创业“夫妻档”硬核餐饮培训:爱的极致,就是让对方活出自己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编者按:我们采访的夫妻档创业者不算多,但几对都很优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余奕宏 校长和@王小白 老师,两位分别开辟了门头战略和菜单规划两个领域。
去年5月6日中午,我们在北京访谈@余奕宏 ,他讲了太太@王小白 老师的故事。几年前她还只是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月薪几千元,如今年收入数百万。
@余奕宏 形容她是“典型的草根逆袭”,表扬起来完全不吝溢美之词:不管遇到什么事,她的内心都很淡定;她不贪恋钱财,始终相信自己;她拥有一流的定力、学习力和执行力,认定的事就死磕到底。2015年,@王小白 定位“菜单规划”,开辟全新品类,西贝莜面村、海底捞等几百个全国知名餐饮品牌,都是她服务的客户。
@余奕宏说:我坚信她一定能走上国际舞台。有人评价这对夫妇:“余奕宏纵情豁达,王小白清澈明亮。”比采访更让人动容的,是余校长说的:爱,就是让对方活出自己。
今天“2.14”情人节,我们将王小白的访谈《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繁琐的问题》和余奕宏的访谈《效率才是餐饮行业的秘密法则》(两篇访谈时间均为2019年5月)整理合集推出,祝这个世界的所有创业者:情人节快乐。
菜单结构规划开创者王小白访谈:
《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繁琐的问题》
人物档案:王小白,“菜单结构规划”开创者,菜单学核心发起人,未来食餐饮战略规划联合创始人。王小白出身于广告行业,做过媒体投放、电商,后随余奕宏创业,探索互联网社群领域,聚焦餐饮,开创菜单学,用菜单来规划餐厅的结构模型,指导经营。学员客户有海底捞、西贝莜面村、眉州东坡、九毛九、巴奴、五芳斋等著名企业。
在网络上查找菜单结构规划,90%以上的内容可以追溯到王小白。在她之前,这是一个几乎完全空白的领域,她以一人之力,创建并完善了菜单结构规划这个课题。
门头竞争战略的提出者,广受餐饮界大佬赞誉的“校长”余奕宏曾这样评价她:“这是一个奇迹。现代社会已经很难有一个领域,这个领域里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人贡献的,但是王小白做到了。”
以前,菜单就算在餐饮行业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被作为顾客的点餐工具,事实上,一开始王小白只知道菜单很重要,并不知道其中奥秘究竟在哪里。但她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经过几年的不辍研究,从中窥见了菜单与餐厅经营的关联——本质上说,菜单规划就是在规划餐厅的经营结构,反映的是根本的经营逻辑。
这一创见在餐饮界引起很大反响,诸如海底捞、西贝等很多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向她取经。从一个餐饮业小白,到为叱咤风云的餐饮大佬指点迷津,她究竟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未来她将为这个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化繁为简的魔力
余奕宏对王小白的评价中有一句:“她能够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把极度繁琐的事情解决掉。”这是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能力。
十年前,王小白离开家乡南通来到南京,在广告媒体行业就职。那时候她是个新人,所有知识都要从头学习。有段时间她负责影院和写字楼媒体的投放,有个项目需要把全省的影院资源整合起来,之前请了几个总监负责人都没有做成,到了她的手里。
当时公司有德基影院的资源,德基影院是最受客户欢迎的,也是他们谈判合作时最好的筹码。所以至今王小白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项目会迟迟谈不下来。
而别人想不明白的则是,王小白接手后,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全省13个市的主要影院都谈好,签了合约。她毫不觉得困难:“找到这些影院,弄清楚媒体资源在谁手上,然后一个一个去谈。”事实上光要把这些事做完就是非常繁琐的一个工程,但那么多资深媒体人都花了很大精力都没做到的事,她一个新人很顺利就完成了。
在余奕宏看来,可能王小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的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是多么神奇,就像童话故事里身具魔法而不自知孩童。
后来研究菜单规划时也是这样,餐厅的经营结构涉及采购、加工、人员、供应链、服务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不简单,加在一起更是庞杂,而菜单却是顾客面前最简单的呈现,能将这二者联系起来,找出它们在逻辑上的一致性,用菜单来指导经营,没有在繁琐问题中看穿本质的能力是不行的。
定位人生的开端
很多年里,王小白不太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都是随着工作和生活的方向在走。但她始终明白的是,自己一定得做点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事。
在广告媒体做得还不错的时候,她觉得如果只是这样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去做事,人生也太无趣了,于是辞职赋闲在家。没多久余奕宏准备创业,王小白就帮助他处理工作,做一些在她看来“非常非常简单”的事。
从广告行业出来,进入互联网领域,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研究餐饮行业,无一不是陌生的,那些琐碎细致的事,都是王小白在打理。
余奕宏觉得不可思议,她一个人把几个人的事做得井井有条,还显得非常轻松,现在他也仍然无法理解王小白是怎么做到的,只好接受这个事实——王小白就是这样的,她就是能做到,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一样自然。
2015年8月,余奕宏决定去北京,王小白二话不说,收拾好东西就带着至今不会开车的余奕宏出发了,1200公里,从南到北,没有因离开业已熟悉的生活而抱怨,没有因从舒适走向未知的慌张。
抵达北京的第二天,一切都还没有开始,更谈不上准备妥当,王小白就让余奕宏帮她找一个定位。这一次,她不是作为“余校长”背后的女人,而是要走到前面来,与校长并肩前行创业。研究定位20余年的余奕宏深思熟虑后,为她找到了“菜单结构规划”这个定位。
8月4日他们到达北京,5日王小白向余奕宏提出定位问题,第二天他们就“菜单结构规划”详细讨论后,9日,她就写出了在这个领域里的第一篇文章。
10000小时
接下来的一周,王小白一边埋头研究菜单,一边又连续写了几篇文章,除了余奕宏在选题上给以指点,基本上全靠自己学习。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从未间断。
几乎每个人都熟悉菜单,走入一家餐厅拿起菜单点菜,是再自然不过的行为。然而认真思考菜单问题的人却很好,就算有,也大多是停留在设计、审美上。
王小白觉得,如果只是谈论设计和审美,就把菜单的作用看得过于简单了。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对着一本密密麻麻的菜单不知如何点菜的体验。以前王小白和余奕宏去过德基的一家上海菜餐厅,餐厅很高档,环境也很好,但吃的感觉却很不好。后来再去,餐厅老板,百纳餐饮集团的董事长吕晓阳为他们点菜,连菜单都没有看,吃过以后却觉得与上次是天壤之别。
开始研究菜单以后,王小白就想起这件事:“老板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知道怎么去搭配,但他并没有在菜单上体现出来,没有对顾客形成引导。”
她就是从菜单对顾客的引导出发的。尽管现在想来那时考虑的还是菜单浅层表象的功能,但在当时,足以让餐饮行业惊异了——原来菜单可以这么神奇。
最开始她只是在自己的公众号“王小白”发表文章,余奕宏在朋友圈里转发,很多做餐饮的朋友看到后觉得写得很有道理,其中不少有不少大佬,跟他打听这些文章是谁写的。
很快,王小白的文章被各大餐饮网站转载,一时在圈内声名大噪,约稿邀请纷至沓来,不少人慕名而来请她规划菜单,经她从设计排布和菜品展示、搭配方式等角度重新设计的菜单让这些餐厅的营业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明显提升。而她也得以把理论思考在实践中检验,去调整、修正,寻找背后更为本质的规律。
3年多时间以来,王小白花在菜单的学习和研究上的时间几乎每天都超过10小时。
根据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王小白成为菜单研究的第一人也是理所应当。
菜单左右盈亏
慢慢地,王小白发现,菜单不仅是让顾客点餐,引导顾客点出一桌好菜这么简单。在菜单上可以看出大量的经营数据,比如点选率、客单价、复购率等,这些数据都可以作为餐厅运营的分析基础。她开始用大数据的眼光从菜单数据上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越深入,她越发现,菜单规划背后隐藏的规律指向的正是餐厅的经营结构,而菜单规划这门学问也是在解决余校长所提出的“结构效率”问题。
王小白逐渐形成认识:菜单实际上是一家餐厅的结构脉络——把以往繁复的餐厅经营聚焦在一本具体的菜单上,很多难以厘清的问题就变得清晰可见。
她也让业界明白了一件事——菜单是一门学问。现在,王小白为客户做菜单规划,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必要把餐厅方方面面了解透彻,“其实已经是在帮他解决经营结构的问题了”。
两年后,她把这些年的研究成果总结成了“菜单结构规划”课程,提供了一系列思维、方法和工具,让学员可以用结构的思维去理解菜单和经营餐厅。
经她的课程进而提升餐厅效益的学员数不胜数,常有学员回去后给她反馈,有的迅速扭转原本艰难维持的状态,有的一举摆脱与周边餐厅的纠缠竞争而独树一帜……很多人都不止一次来听她的课,并推荐给周围的好友。
就连海底捞这样的明星企业,也在咨询她,计划建立独立的菜单规划部门。这正是王小白想要为餐饮行业带来的改变,菜单规划可以成为一个职业,为餐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菜单上的大数据
在王小白的菜单学里,菜单规划实际上是一家餐厅经营模型的具体脉络,应该在开餐厅的前期就建立起来,“从中可以知道各项成本,人工、房租、利润是多少,都可以事先规划”。
她发现,在如今的市场上,大部分餐饮人不具备菜单规划和管理的意识,有些行业领军者自发地开始注重菜单,但对其意义和方向也不太明确,相比于已经逐渐受到很多餐饮企业重视的品类选择和经营场景,菜单背后所代表的经营模型还缺乏关注。王小白认为这将是未来餐饮人的认知体系里的一条分水岭。
也因为怀有这样意识的人少,那么觉醒者就会获得先行的优势,在餐饮行业无处不在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根本,在于观念的扭转——菜单并非只是一本图册或一个电子屏这样的点餐工具,对外,它是与消费者最近距离接触的媒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者对餐厅的认知和体验;对内,它是品类、产品、定价等经营相关因素的结构化模型,用以规划和调整餐厅的经营活动。
餐厅经营不是静态的,而是经常处于动态过程当中,像海底捞这样的企业也会非常频繁地在菜品、服务等方面做出调整,这些改变可能顾客难以察觉,却是餐厅经营的常态。
至于为何调整,怎样调整,秘密就蕴藏在菜单当中。
作为与顾客消费行为最为直接的联系之一,菜单里可以体现出顾客的各种消费数据,详尽而真实,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图景。“以前的餐饮业是粗放的,凭经验的,而菜单规划是真正用科学的方式,用数据的方式,去指导经营。”
除了目前针对餐饮老板和餐饮企业高管团队的课程之外,王小白还希望将菜单规划师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培训来做。她认为这是餐饮企业的趋势,而且,一些著名企业,如海底捞、真功夫,已经开始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菜单结构。
数年努力,得以走在趋势前方引导一个行业,这让王小白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推动着她不停去思考和学习,这条路还很长。
这本《菜单赢利规划指南》紧紧围绕“菜单是一家餐厅的品牌表达,菜单是一家餐厅的无声推销,菜单是一家餐厅的盈利模型”来展开。是餐饮从粗放经营到精细化运营的核心所在,是降本增效最直接有效的思维方法论。
它顺应了时代和餐饮竞争市场的需求,是我们每一位餐饮人都需要习得的好本领。我们的学员和客户有西贝莜面村、海底捞、眉州东坡、九毛九、老乡鸡、老娘舅等连锁品牌餐饮,无论你是初创建模或是转型、升级的改变,菜单规划都与你的经营紧紧相联。
希望这本《菜单赢利规划指南》能够帮助你改变对菜单的认知思维,能够有效的
门头战略开创者余奕宏访谈:
《效率才是餐饮行业的秘密法则》
人物档案:余奕宏,未来食餐饮战略规划创始人、“门头竞争战略”开创者,在业内被称为“余校长”。
他是广告媒体人出身,后辞职潜心研究互联网社群经济和餐饮行业,2015年在北京创立“未来食”,积多年之功总结出餐饮行业的三大效率——认知效率、结构效率和运营效率,受到行业认可。并据此开创“门头战略”专业课程,协助合伙人王小白开创“菜单结构规划”课程,不仅吸引海底捞、西贝、九毛九、眉州东坡、老娘舅等近600家知名餐饮品牌,更是快速帮助数万家门店改变经营思想,大幅提升门店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业绩。
TEL & 微信:15850788982
微信公众号:xingzheyh(奕宏品类观)
余奕宏,餐饮业内人送雅号“余校长”,曾十多年沉醉于钻研传媒和品牌建设,后来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传媒和品牌变革的深远意义,奋不顾身结束了16年的广告媒体生涯,研究社交网络和社群经济,聚焦在餐饮行业,探索餐饮行业发展的本质规律。
2015年,他放弃舒适生活,离开南京,与妻子王小白北上北京创业,积16年品牌实战之功开创门头战略,并协助王小白开创菜单结构规划,迅速吸引了海底捞、西贝、九毛九、眉州东坡、老娘舅等近600家知名餐饮品牌。实际上,门头竞争战略只是他提炼的品牌竞争的实际应用方案,背后的体系远为深邃。
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思考和打磨,余奕宏形成了一个迥异于以往认知的行业理论体系,其核心是三大效率:认知效率、结构效率和运营效率。
当他把倾尽心血的研究成果浓缩成“门头战略”课程,短短一年之内,影响了无数餐饮从业者,中国最优秀的餐饮企业几乎都从他的课程里受益,余奕宏也成为众多餐饮创业者和企业家争相聘请的“智库”和“外脑”。
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餐饮业几经变迁,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将会再一次转变新的模式,而余奕宏的三大效率理论和社群经济也将成为其中的推动力量。
拥抱移动互联网社群,加速转型
余奕宏辞职之前,是江苏排名前列的广告公司高管,事业有成,生活优渥。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意识到传统广告媒体来到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新的媒体方式即将席卷市场,2012年他离开曾安身立命的广告行业,一头扎进互联网社交实践中,研究网络传播与社群经济。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因为它发生了连接,连接与真实的社交关系是我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理解。”
适合这个时代的运营方式,就是通过连接而实现的社群经济——这是余奕宏得出的第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成为他日后研究的起点。
他认为社群运营应该是像《罗辑思维》、小米手机早期那样的模式:“不是以广告传播为目的,而是用社群去推动品牌,以连接、粉丝和关系为核心,粉丝即是用户,要重视他们的体验,增加互动,如果品牌不能跟消费者发生连接,终将被用户淡漠抛弃。”
在他的体系里,运营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经营用户关系,在这个信息被严重碎片化——用余奕宏的话来说则是“粉尘化”——的时代,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他坚定地认为,分层、分级的社群运营是未来最有效的企业经营方式。
以社群经济研究蜚声业内的余奕宏,决意将他的知识成果落地到具体行业之中。哪个行业最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改造可能性?
传统行业转型的核心在于其本身的社交性,于是,餐饮这个既传统又同时具备社交属性的行业进入了他的视野。很快,他创办的中国首个互联网餐饮俱乐部“失控会”火了,这个收费制的俱乐部卧虎藏龙,聚集了一批餐饮业大佬和新锐餐饮创业者,影响力远超出了南京,就连北京的餐饮圈、餐饮媒体圈,很多人都开始关注他的公众号“奕宏品类观”。
4万亿餐饮行业的核心关键词
余奕宏选择北漂创业,是想在更广阔的世界迎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的北京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火热之时,刚一落脚,他就被邀请作为嘉宾参加各种行业高峰论坛,众多餐饮公司抛出橄榄枝要求合作。
北上的决定看来是走对了,他可以把自己的研究在更多的细分品类里验证,也有更多机会去进行新的研究。
伴随着对餐饮行业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余奕宏发现了其中的诸多痛点和业内人士的盲点。在中国,餐饮行业自诞生以来,就是以一种传统的手工业的方式存在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方向急需转变经营思想。
“餐饮行业4万亿的规模,在海底捞之前,中国上市的餐饮企业总市值从来没有超过1000亿,年营业额从来没有超过100亿。”究其原因,业内讲得最多的是用户口味习惯、竞争态势、国家政策、财务、标准化、供应链等外部因素,但在余奕宏看来,这些外部因素固然存在,但本质上还是行业普遍缺乏一套科学的系统:“4万亿的生意里,居然开不出一家100亿的公司,只能说明行业总体的效率水平太低了。”
他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究竟是什么使得餐饮企业能够成为持续高增长的公司,而不是今天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局势?首先他就想到了麦当劳。
麦当劳给他的启示是:餐饮可以像快消品一样去经营。“中国的传统餐饮往往局限于口味、手艺,但口味其实是一个主观感受,所谓众口难调。”如果按照快消品的逻辑,就可以将一切标准化——以标准化来提升效率,进而形成标准化“无性繁殖”的自我复制模式,企业才不会被发展边界所局限。
尽管当下的餐饮业有着很多痛点,但余奕宏认为餐饮行业有独特的魅力:“这是一个集原料加工、生产、制造、零售和服务为一体的行业,它的链条非常长,而且,这些都是在一家店里完成的。”此外,餐饮还有一个特点:对于吃饭这件事,它提供的不仅是一份份单独的菜品,而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机遇。复杂的链条和多变的解决方案决定了餐饮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一定要提升效率,并找到效率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
余奕宏逐渐认识到他要研究的核心关键词,就是“效率”二字。
事实上余奕宏从没有开过一家餐厅,没有亲身深入参与过餐饮门店具体的运营当中,然而正是这种旁观者的姿态,让他可以跳出细碎繁琐的杂务,跳出行业惯性思维的迷障,站在完全不同的视角提出问题,建立新的理论,总结出一套方法和公式来重新定义餐饮业的核心问题。
三大效率的乘数效应
从底层逻辑出发,挖掘行业本质,探索出发展规律,往往会比实际事务中总结的经验更有指导性。而余奕宏研究的逻辑基础,就是效率——他认为正是效率制约了传统餐饮企业的规模和盈利。对国内外优秀餐饮企业近距离进行分析研究,并与行业内外顶尖大佬无数次探讨以后,余奕宏形成了他的效率理论。
他提出了餐饮业独有的三个关键效率:认知效率、结构效率和运营效率。
站在企业端研究餐饮,餐饮分为快餐、休闲餐、正餐、宴请、夜宵等不同的业态,不同业态有着完全不同的经营方式和发展规律,相互之间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冲突与矛盾。这也是为什么做正餐的人去做快餐或者夜宵,往往会很不适应。
然而,如果站在用户端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
消费者对一家餐厅的感知,不外乎几个问题——这是一家什么样的餐厅?提供什么样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能满足我的哪些个性化需求?这家餐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解决方案?主打和特色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组合可以最经济实惠并且高效地帮我解决今天这一餐?
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三大效率。
认知效率是提升人们对企业和品牌的整体形象认识,包括五感体验、识别、记忆、想象等。比如麦当劳的汉堡和金色拱门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就算不进店,也清楚地知道它提供什么样的食物,口味怎样,体验如何。
结构效率是提升餐饮企业从原料加工到服务的所有环节的效率,对一个链条如此之长的行业,结构的优化可以让效率得到成倍的提升。这需要在供应链、产品种类、口味、员工服务等所有环节达到最大的平衡。
运营效率是传统中餐餐饮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余奕宏认为运营的关键就在于打破传统思想,从原来售卖饭菜产品、运营门店的思维模式转换到运营用户,运营社群,这将会极大地降低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使行业产生质的变化。
在余奕宏的体系里,认知效率、结构效率和运营效率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影响,其效果也非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如果用这套理论来指导,认知效率提高一倍,结构效率提高一倍,运营效率提高一倍,结果就会提升8倍,这会给餐饮企业带来指数级的增长,突破现有的企业增长瓶颈。”
这就是余奕宏深耕餐饮行业几年时间的成果——一套全新的指导理论,一组详细的、可执行的公式。
600家餐饮品牌的“余校长”
余奕宏将传统餐饮企业聚焦于产品和厨师的思维比作农业时代的思维,快餐、连锁餐饮企业聚焦于品牌和标准化的思维比作工业时代的思维,“而我们要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思维”。
他指的就是聚焦于认知效率、结构效率和运营效率的“三大效率”思维模型。
效率,并不仅仅是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两个字,而是经过余奕宏大量的研究思考之后,对具体环节进行深入阐释,然后提纲挈领提炼出来的总纲,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细节与实际操作方法,具体到不同品类、不同环境中的餐饮企业,又有不同的模式。
比如,品牌、定位、形象等都是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属于认知效率的范畴;菜品品质、服务、供应链、成本等是结构效率的范畴;而加盟连锁、获客渠道、员工制度等则是运营效率的范畴。
从效率的角度看待问题,效率提升了,企业自然会获得更好的竞争力,“能理解三大效率,并且能深刻执行的,一定会领先同行。因为先进的思想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余奕宏是发自内心地想为餐饮行业带来质的改变。他不敢奢望这种改变会很快实现,把这个行业久远的传统思维习惯扭转过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一点点的认识改变,一个个群体的改变,最终会累积成巨大的行业质变。
为了让抽象的理论具像化,余奕宏把其中最易于理解和操作的部分总结成“门头战略”和“菜单结构规划”两个超级单品课程。这两个课程一经面世,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有近600家领军餐饮品牌中的领军人才参加培训,诸如海底捞、西贝莜面村、九毛九、眉州东坡、老娘舅等尽皆名列其中。
门头战略、菜单结构规划,再加上他的社群运营理论,共同构成了“三大效率”体系在实践中用来指导餐饮企业转变思维和模式的方法论。
不换门头,就换老板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餐厅门头就是吸引顾客而已,只是不同餐厅的一个品牌识别而已。但在余奕宏的门头战略理论里,门头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说是线下获客的最重要途径,因为“租金的95%是交给门头的”。
“不换门头,就换老板”,这是余奕宏对门头重要性的极致概括,而这句口号也引发了行业内的“换门头风暴”。
顾客在品尝到菜品之前,对餐厅最主要的印象来自于门头和菜单,而第一步是门头——如果门头不能吸引顾客,不能清晰地展现餐厅的差异化价值,顾客就不会产生进店的欲望。余奕宏认为,门头需要解决餐厅的价值观、品牌和流量问题,而非传统餐饮认为的只是解决顾客的选择问题。
价值观是要回答“为什么”——为什么要开这间餐厅?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类……在余奕宏看来,“为什么做”比“怎么做”重要一万倍。
“门头是餐厅和企业的品牌阵地,既是品牌的直接形象,又要体现出餐厅的差异化,并且明确地给出顾客选择的理由。同时,门头还是餐厅最直接的流量入口,所以要最大程度体现餐厅的特点,能够让顾客在第一印象下就产生足够的兴趣,形成足够的认知并在心里构建一个具体的预期,进而踏入餐厅。”
门头解决获客,菜单解决留客。不少学员参加余奕宏和王小白的课程以后,用这套系统来管理,很快在当地区域内做到第一名,有的还是第一次做餐饮的新兵。还有很多学员用这套方法让原本苦苦挣扎的生意再次回春,营业大幅增长,新客源源不断,熟客频频回顾。
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与余奕宏、王小白一起交流探讨时,首先在白板上写下了“认知效率、结构效率、运营效率”,对他说:“老余你研究的这个理论是对的,对餐饮企业很有意义。”很多优秀的餐饮企业家,都如贾国龙一样,第一次听说“三大效率”时感到“心有戚戚焉”,尽管之前从未听说,但足以引发深层的触动,因为余奕宏回答的,正是他们几十年来始终思考的问题。
他想为今天的中国餐饮企业打造一套符合这个时代的操作系统,更希望找到一群志同道合者,为中国的餐饮业诞生更多伟大的企业而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企业经营者往往忙于内部事务,尤其是线下门店的老板更是陷入各种繁琐的事情中焦头烂额。企业经营中最大的风险就是陷入顽固的内部思维。
这是一本帮助线下门店,尤其是餐饮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