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的现状与趋势

时间:2022-12-26 17:29:10来源:food栏目:冷链新闻 阅读:

 

作为源头,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农产品上行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不断取得突破,并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鼓励和支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和流通模式也不断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和特点,并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大型超市、生鲜电商、生鲜超市、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并存的流通体系。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受国家政策对于农产品流通行业的扶持、物流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生鲜电商的居民接受度提高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3.9万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国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的1.38%。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产品冷链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可分为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其中,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占比较大,而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则在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农超对接等政策支持带动下发展快速。

农产品本身具有鲜活性、多样性,而其生产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分散性,决定了其“ 产全国卖全国”的市场特点。由于对新鲜程度的要求,在采摘、运输、存储过程中必须有适应的措施,才能保证新鲜,不易腐烂。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11%左右、20%以上、8%、10%。而在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其中,美国由于农产品全产业链以冷链物流为支撑,果蔬从田间到餐桌过程中的损耗率仅有1%~2%。可见,易腐农产品冷链应用率的差距,决定了农产品最终效益的差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农产品供应链分会秘书长秦玉鸣指出,当前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网络不完善,产地规模化、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在“县-镇-村”缺乏不同层级的冷链集散中心、分拨中心和冷链运力,造成农产品损耗大且走出去困难重重。

二、聚焦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始备受关注,并在冷藏运输、冷库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同时,受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风潮带动下,农村电商、生鲜电商得以快速发展,全国很多偏远产地的优质农产品开始“走出去”,“最先一公里”的作用不断被放大。

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是指农产品从产地采摘后一直到移交物流运输之前,为了保持农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进行的预冷、分级、加工、包装、仓储等一系列活动。其中,农产品的品质(标准化)、处理工艺(预冷、分级、深加工)、货物包装及冷藏仓储,是农产品冷链的“早期质量”环节,是“最先一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技术特点如下:

1.农产品预冷

农产品预冷是指将采摘后的农产品温度迅速降温至最佳仓储温度的一系列工艺手段。该过程需要考虑不同农产品的特有属性,这关系到预冷方法的选择、预冷的完成时间、预冷的能耗等。预冷能够有效保证产品的口感品质、延长保存时间,使得流通过程中的冷链运输损耗大大降低。

2.农产品分级

农产品分级实质上指农产品质量分级,根据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按照垂直质量差异(口感、色泽、鲜嫩、大小、湿度等)和水平质量差异(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如对白皮苹果和红皮苹果的偏好)对产品进行分级和归类,以促进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同时,基于产地分级的实现,农产品可以按不同类别分箱、分车进行冷藏运输,不仅提高箱、车的容积率,还可以降低运输损耗,减少物流成本,降低消费者对运输损耗的成本支付。但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尚未实现规模化,农产品分级主要依靠人工,分级水平较为初级。

3.农产品深加工

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狭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由于农产品都属于生鲜易腐产品,商品寿命期短,保鲜困难,附加值低,实现深加工有利于提高其冷链运输标的的价值,降低运输成本在产品销售价值中所占比例。

4.农产品标准化

所谓农产品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来优化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工艺流程及衡量标准。农产品标准化要求其在种植、采摘等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对生长的土壤、水分、气候、生化药品含量,采摘技术、工具均有明确规定。

5.农产品包装

包装是农产品实现流通的重要环节。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包装是指对即将进入流通领域的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品采用一定的容器或材料加以保护和装饰。现代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包装是特定品种、数量、规格、用途等的农产品包装,每个包装单位的大小、轻重、材料、方式等,应按照目标顾客需求、包装原则、包装技术要求进行,以保护农产品、减少损耗、便于运输、节省劳力、提高仓容、保持农产品卫生、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购、美化商品、扩大销售、提高农产品市场营销效率。

冷链产品在包装上不仅要求具有保护、方便、利于销售,更强调包装的设计、材料的使用、包装的可回收性及与冷藏设备的兼容性。专业的冷藏包装技术,在产品质量保障,温控管理,提高冷藏车容积,降低运输损耗,实现“大路货”农产品向品牌优质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秦玉鸣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薄弱

预冷设施缺乏,专业的预冷设备使用较少,仅有极少数农业龙头企业购置真空或风冷预冷设施,大部分生产者采用土建冷库配套多个冷风机快速打冷的方式代替实现预冷功能,效果与专业预冷设施差距明显。

2.产地冷链设施设备存在季节性闲置

农产品具有固定的生长周期,受季节性的影响,冷库、分级、包装等设施设备也会随农产品成熟上市出现高频使用,在农产品未采摘时出现闲置的情况。

3.冷链物流成本高

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仍然较高,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冷链物流成本约占到农产品总成本的10%~30%,冷藏、加工、包装、运输、损耗等环节;从冷链物流企业角度来看,路桥费、燃油费、人工费等逐年走高,三者加起来占到冷链企业总收入的80%以上。

4.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

中国的农产品在产地几乎不做包装的,只通过栅栏车、棉被车运到消费地的批发市场。由此可见,亟待加快农产品的挑选、分级以及包装的标准化建设。一些农产品有品牌与没有品牌的产品价格相差不大,没有体现出品牌的效应和价值,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5.基层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基层冷链人才短缺,包括制冷设备维护、冷链运营管理等,缺乏相关专业培训。农民对生鲜保鲜知识匮乏,对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冷链意识薄弱,又缺少专业的冷链团队指导,致使生鲜产品在“最先一公里”就已经断链。

6.地方政府对冷链产业认识理解不足

地方政府和人员对农产品关注度低,专业性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不同部门之间协同性差,存在不同政府机构政策相互矛盾的情况,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比如在一些县市,自然资源局对农业配套冷链设施的认识、理解不足,多数情况下要求拆除,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四、各方努力与探索

面对亟待突破的难点和问题,国家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发展。见表1。

我们看到,农产品冷链政策环境的利好,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带动了相关制冷技术和设备应用的发展。

在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中,预冷是首要环节, 对果蔬贮藏、加工、流通等过程中的品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能通过预冷延长保质期。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针对国内农产品冷链预冷环节的短板推出了快速预冷技术解决方案,采用压差预冷、真空预冷和冰水预冷等不同方式,满足不同种类农产品的预冷需要。

同时,移动制冷设备在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普及。以中集冷链发展有限公司为例,其市场定位主打田间地头“最先一公里”冷链设备,推出了移动式预冷箱、移动式速冻箱、移动式双温箱等产品,并通过直销、经营性租赁及融资租赁等多种营销模式,在政府事业单位,电商、物流运输、餐饮行业和综合商贸等项目中获得成功应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开始涉足农产品“最先一公里”,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展开探索,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零售商超(以永辉超市、家家悦、物美等为代表)

作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零售商超早在十余年前就开始涉足农产品冷链物流。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开展“农超对接”推动工作,目的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

例如,家家悦是首批试点企业,建立了农产品“基地→生鲜物流→冷链运输→超市”的全程冷链体系,全程系统温度监控,全程采用标准化配送,并建立了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全程温湿度、来源去向可追溯,保证商品的品质安全、到店新鲜。

不仅如此,家家悦还将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贯穿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已建成6处生鲜配送中心、1处生鲜PC加工中心及1处中央厨房,实现农残检测标准化、加工标准化,同时配备服务器、PC终端、RF终端、RF扫描设备,实现无纸化作业,标准化作业。并对生鲜农产品的配送载具实行标准化,除了从国际SPAR引进了笼车、托盘外,还自行设计了水果周转筐、蔬菜周转筐、肉禽周转筐等针对不同品类的标准化配送载具,从生产基地、到配送中心收货、储存、出货,全部采用标准化的载具,损耗降低23%。在运输环节,从车型,不同车型装运托盘、笼车的规格、数量,到保温货柜的保温层厚度,冷藏、冷冻制冷温度等全部标准化。

2.电商企业(以京东、拼多多等为代表)

京东早在2016年1月就成立了生鲜事业部。在“最先一公里”方面,京东在农产品原产地建立协同仓,大幅缩短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发,48小时送达,保障了余姚杨梅、东莞荔枝、仁寿枇杷、潜江龙虾、阳澄湖大闸蟹等特色生鲜商品的快速配送。

作为农产品上行的最大平台之一,拼多多的“拼农货”模式采用创新的“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和“山村直连小区”模式,成功为中国分散的农产品整合出一条直达5.36亿用户的快速通道。经由这条通道,吐鲁番哈密瓜48小时就能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价格比批发市场还便宜;一度滞销的河南中牟大蒜,打包卖到了北京,价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

与传统商超和电商企业不同,拼多多采取的是通过打造田间头到餐桌的“超短链”发展模式。同时在物流环节采用“农货智能处理系统+轻仓储”的模式,利用自身善于归集海量需求的能力,联合物流生态合作伙伴,探索农产品上行专用电子面单,对海量农产品与普通包裹进行区分,继续推动更多农产品物流干线的成立,推动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不断提升效率。

3.物流企业(以菜鸟、顺丰等为代表)

农村物流网络布局是近年来物流企业的重点布局领域之一。资料显示,阿里在2014年提出了“千县万村”计划,并打造了“村淘+菜鸟”的农村物流体系等。2019年起,菜鸟网络乡村事业部(简称“菜鸟乡村”)启动了以“快递共配+农货上行”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项目(简称“共配项目”),通过向县域快递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商业解决方案推动农村快递共配降本提效,探索网点商业化、农货上行。同年12月31日,首个共配项目在四川落地。据悉,首批试点县(市)将与菜鸟乡村事业部通过政策、资源和技术、商业的整合,鼓励县域快递企业开展资本合作,实现全县域农村物流快递共配效能升级,同时,双方将联手打造“物流+特色农业”创新模式,加大电商直播、基地直采等合作,加速生鲜农产品进城。

相比之下,顺丰深耕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的意图则更为明确,并打造了“智鲜+预处理+场景化包装”一体化模式。今年4月21日,顺丰线上召开“乘丰而起,果香天下”鲜果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年度发布会,发布了《顺丰生鲜水果寄递解决方案》与《2020生鲜包装解决方案》。其中提到,预处理中心的搭建投产始于2017年,其目的是将保鲜冷链技术从运输环节延伸至农产品原产地。

据了解,2017年10月顺丰首个原产地预处理中心在苏州阳澄湖落成,该中心为客户提供集订单处理、大闸蟹仓储、预冷、分选、包装和运输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顺丰旗下的顺启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提供预处理中心项目评选、场地规划、设备定制、保鲜技术、绿色包装,系统开发等服务,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截至2019年12月,顺丰已在全国12个原产地落地16处预处理中心,涵盖鲜花、水产、樱桃、荔枝、脐橙、苹果、柚子、苹果等品类。

五、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随着越来越多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参与,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逐步显现。对于其中蕴含的市场空间和机遇,秦玉鸣提出了以下观点:

1.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和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未来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不经过批发商、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所以“最先一公里”会被赋予更多的功能空间,是未来智慧农业的重要一步。

2.政策和资金将向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倾斜,将会有大型产地市场、农产品加工中心和配套冷链基础设施的建立,产地农业将更加集约化、科技化。

3.一批专注于提供“最先一公里”服务链的企业将会诞生,并能够迅速成长做大,这将又是一个新的蓝海。

4.标准化将得到逐步加强。信息标准化、编码标准化、单元器具标准化、分级技术标准化、包装标准化等等将逐渐落地并成为重要推手。

5.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将应用于“最先一公里”的运营中,如移动冷库、预冷技术、新型保鲜减震包装技术等等。

此外,秦玉鸣表示,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中涉及到的冷链政策也将对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

将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为配合此项要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出台一号文件,即《关于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0﹞1号)。目前北京、四川、辽宁、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市已经针对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出台具体文件和申报流程,建议企业时刻关注地方农口政策情况。目的是形成从骨干冷链仓储基地,到区域性仓储冷链设施,再到乡镇田头和村级仓储冷链设施的网络型布局,实现农产品全国范围地高品质流通,降低损耗和成本。实施路径包括:(1)结合菜篮子建设,依托重点农批和集散市场,产地市场、田头市场加强冷链升级改造;(2)完善配套:冷藏保鲜库、中央厨房、自动化分拣、预冷、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初加工等。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

其中“统筹规划”,一是避免过去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以及农产品流通中损耗率高;二是避免冷链物流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及由于季节性导致的闲置情况。

“分级布局”主要是侧重不同功能定位:一是根据城市、人口、消费需求情况,做好城市冷链物流布局,应急冷链体系(应对疫情);二是做好城市、区域性、乡镇、村级层层冷链物流布局,打通双向冷链配送体系;三是做好海港、空港、陆港等分级布局,避免出现冷柜压港、冷库爆仓。

加强标准制定,打通环节衔接。一是针对产地冷链标准缺失,加强预冷、分级、包装、周转筐等标准制修订(冷标委是归口单位);二是从整个上下游链条角度出发制定标准,形成闭环。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2016年以来,中央部委扶持冷链物流的财政资金投入总计在150亿元左右,每年不到40亿元。本次力度将会更大,据悉山东省将投资超70亿元支持骨干冷链,还将募集部分社会资金。大部分地区明确,中央投资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每个项目中央投资控制在3000万内。一般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供销社等为建设主体。建议骨干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定位要清晰,并在建设前做好咨询规划。

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对其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政府引导投资+企业主体投资运营的模式兼具公益和市场双重属性,更适合可持续发展。不同主体依托各自在产业链当中的不同定位和优势,建立不同冷链物流设施,开放共享将有助于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此外,冷链仓储设施是耗电大户,电费也是企业运营主要成本,实行农业用电对企业也是极大利好。

物流圈子多年来,杂志社成功举办了服装行业、零售行业、制造业、家居行业、物流装备行业等多个品牌活动,受到广泛好评。为方便大家交流沟通、拓展人脉,我们打造了五大行业物流圈子。包括:零售业物流圈制造业物流圈服装物流圈家居物流圈物流装备圈。目前由于人数较多,需要加小编个人微信邀请入群,添加时请注明企业、职位,否则不予通过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冷链物流驶入氢时代,最大规模氢燃料冷藏车在京落地运营1

下一篇:首批全国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名单出炉,四川入选1家1

相关推荐
  • 聚焦年轻群体的“兴趣消费”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链专列启运 特色水果“走
  • 餐饮冷链的特点有哪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
  • 静宁县威戎新区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
  • 深圳冷库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库仓库出租信
  • 江苏银宝集团举行冷链物流仓储项目专家评审
  • 2023冷库论坛:绿色节能成趋势,冷仓布局正回归
  • 投资15亿元 麻阳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