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如何打通“最先一公里”
作者:张一(长三角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国家政策利好和消费升级驱动下,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持续旺盛。作为我国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中的最大短板,产地预冷正是减少运输过程农产品损耗浪费的关键靶点。在“小而散”的农业生产方式面前,如何打通冷链物流的“最先一公里”?农业浪费触目惊心今年国家粮食和储备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透露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这就意味着从粮食收获到与消费者见面之前就已经损失5%以上。
将2020年的产量减去700亿斤,大致相当于我国2013-2014年的粮食产量,也就是说仅仅在加工流通环节的浪费就让我国6-7年间粮食增产的努力付诸东流,实在令人扼腕。
然而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粮食5%的损失量相比其他农产品已经算是非常优异的表现了。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2019农产品产地冷链研究报告》,当前我国各类生鲜农产品储运损耗率几乎都达到10%,其中蔬菜的损耗率更是高达20%,是发达国家的4倍(见图1)。
在前不久热映的电视剧《山海情》中有一个情节,闽宁村的村民在福建专家凌一农教授的指导下大规模种植反季节双孢菇,但是由于无法储存,导致产品大量积压和损耗,农户损失惨重(见图2)。
图1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损耗率对比,图片来源:《2019 农产品产地冷链研究报告》图2《山海情》剧照我国农产品损耗率居高不下,与使用冷链运输率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目前我国肉类与水产品有近60%通过冷链运输,而仅有1/4的水果运输使用冷链。蔬菜冷链运输率更低,只有不到10%,相应的蔬菜损耗率在所有农产品门类中也是最高的。
相比发达国家90%左右的冷链运输率,我们还有很大距离,农产品损耗率高出数倍也就不足为奇。
产地预冷发挥接口作用冷链物流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求产品从生产运输到加工储备再到终端消费全链条都处于低温保障之中,而其中每一项产销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冷链断链的情况(图3)。因此,大幅提升冷链运输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图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断链具体表现形式,图片来源:《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断链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因此,如果没有周全的物流组织系统,冷链运输很难得到保障。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又呈现出小而散的特点,给冷链物流组织带来很大困难。
以美国为例,其农产品主要流通渠道是集中式的配送中心,90%以上农产品供应给超市再进行销售,实现了全程冷链配送。
日本则以中央批发市场为主要流通渠道,虽然集中度不如美国,但也基本实现了农产品在低温保鲜状态下的流通。
而国内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是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零售市场和超市(中间商)为基础,70%的农产品由农贸市场销售,多在常温、自然的状态下完成农产品流通(表2)。
从农产品流通模式对比中,可以发现我国冷链运输发展存在一个天然瓶颈,即零散的产销形式让农产品的规模化运输受限。而实施冷链物流涉及到冷库建设、冷藏车辆、制冷设备、能源消耗、管理运营等等多方面的成本投入,比普通常温运输要求更高、成本更大。
如果不能实现某种程度的规模化经营,以此摊薄单位产品的运输成本,那么不论是农产品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难以负担高昂的冷链运输成本,双方将不得不选择承担农产品运输损耗的代价。
因而,如何让相对零散生产的农业产品进入到冷链物流的渠道,成为减少我国农产品损耗浪费的关键。从农产品产销过程来看(图4),实现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即产地预冷)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方面,实施产地预冷必然会对刚刚收获的农产品进行初步的分拣、包装甚至加工,让天然状态下的农产品初步成为具备一定标准化属性的商品,是下一步进行大规模加工与运输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产地预冷能够迅速除去产品的田间热,冷却至果蔬适宜运输或贮藏的温度,对于后续的冷链环节来说面临的将不再是种类不同、特点各异的农产品,而是适宜冷链运输的标准化低温货品。
因此,预冷不仅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农产品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的接入口,保证冷链不会断在起跑线上。
图4 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2020》相对于干支线运输等物流环节,农产品的收获、预冷与初加工更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操作,产地预冷的实施难度也更大。
根据《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家重点企业分析报告》,我国冷链物流重点企业的业务布局着重于冷链仓储、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三个环节,这反映出产地预冷确实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重点企业纷纷将业务重心分布在了流通环节的中后段。
实践出真知:另一种维度的规模化全国各地对于如何打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已经展开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值得总结借鉴的经验。
案例一:甘肃小型组装式冷库
甘肃省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一条以组装式小型冷库为主要预冷方式的农业冷链路径。组装式小冷库是一种新型冷库,其库板、制冷机组、蒸发器等可预先制造好。
通过在兰州郊县高原夏菜主产区的一些乡村进行示范应用,发现组装式冷库尤其适合于一些高附加值、采后必须马上进行预冷的精细蔬菜,如豌豆苗、蚕豆瓣等。
图5 组装式小型冷库示意图在产地现场安装小冷库,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方便,可以实现快速降温,非常适合比较分散的蔬菜产地预冷使用。
得益于组装式小冷库,农户可以适时采收、及时预冷,还能充分利用产区的劳动力资源就地进行分级、包装等初加工,使预冷保鲜由集中式的大型保鲜冷库向乡村与产地延伸,有效避免了大型保鲜库多次装卸、包装、周转造成的机械损伤。
据测算,一般30~50户的合作社建造库容40t的装配小库就可满足蔬菜预冷或短期周转的需要,户均投资约2000元,使用期可达10年以上,对农户而言也没有造成过重的负担。
这项益农益民的举措很快得到了甘肃省政府的呼应。2018年甘肃省发布《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专门强调“支持建设田间地头小型冷库”,要“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田间地头,建设以1000吨左右小型冷库为主的气调库,增强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能力”。
我国很多地方都不太适合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小而散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广泛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产地预冷就必须要满足灵活性与低成本的客观要求,组装式小型冷库的特点很好地契合了这些需求。
小型冷库改变了原本集中式的冷藏模式,相当于是以低成本的手段在分散的空间中将农产品转变为适合冷链运输的标准化低温货品,让更多农产品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冷链物流环节。
案例二:贵州共享式预冷体系
贵州省发展产地预冷的思路与甘肃不同,贵州将目光投向海外,与具备丰富预冷经验的日本企业松下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能力与管理方式来提升冷链发展水平。
2020年4月26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与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全国第一个省级共享式预冷体系。
结合中国的果蔬种植特点,松下专门开发了移动便捷、适用性强的移动式预冷箱产品,适用于不用时期、不同果蔬、不同地域的预冷需求。
通过与贵州省优秀企业合作,松下牵头搭建起覆盖贵州省12个贫困县的移动共享式预冷服务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贵州农产品产地预冷的覆盖率。
此外,松下还提供预冷设备融资租赁服务,进行设备托管,解决了农户一次性投资大的问题。
图6 松下共享式移动预冷设备这类共享式预冷设备相较于传统冷库具备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新建冷库的初始投资就价格不菲,并且大部分兴建在田间地头的冷库每年只会用一个季节中的几天,其余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很低。
同时,冷库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否则损坏率极高。造价昂贵、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对于农户而言怎么看都不是合算的买卖。
松下不仅为贵州打造了共享式预冷体系,成功避免了传统冷库的建设运营弊端,与此同时还让贵州的农产品 “顺道”融入了松下发达的销售网络。
如贵州纳雍的玛瑙樱桃,通过松下的产地预冷技术及销售渠道,成功将产品保存期延长了一倍,销售半径扩展到了2000公里以外的北京,而其中的运输流通损耗率几乎为零。
通过移动共享的方式提升预冷设施的利用率,相当于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利用不同农产品在不同时节收获的属性,将预冷工作进行排列组合,空间维度中小而散的农业生产在时间维度上被组合为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了产地预冷的成本。
案例三:山东“追花逐蜜”智慧冷箱
在我国蔬菜产量第一的山东,省农担公司采用了一种名为“追花逐蜜”的方式开展产地预冷。称之为“追花逐蜜”是因为山东农担会在全省农产品集聚区,按照生产和运输的需要来配置移动冷链设施。
山东采用的移动冷链设施就是模块化组合式冷箱,可拆卸、可组装、可重复使用,哪里有生产冷库设备就能跟到哪里。因此山东农担根据农产品的收获时节、产量,在生产地、高速公路收费区等地方布局组合式冷箱,可以弥补产地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缺陷。
这种模块化组合式冷箱从搭建到使用仅需3到7天的时间,而传统的冷库建设需60天,不仅时效性强还解决了当地传统冷链设施建造标准低、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等问题。
图7 模块化组合式冷箱“追花逐蜜”模式的亮点不仅在于完成了农产品产地预冷,还在于山东农担基于移动冷链设施开展了数字供应链金融试点。通过提供冷链物流的交易服务,将农户与金融机构联结在一起,实现金融赋能农业发展的目的。
这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组合式冷箱。山东农担提供的冷箱是智慧化的冷箱,叠加使用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农担公司可以获得关于冷箱的能耗、开关门次数、温度、湿度等操作数据,进而自动生成农业数据,体现农户的经营情况。
这样,银行与担保公司就无需进行现场尽调,在提供冷链服务的同时就解决了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于是山东农担通过智慧冷箱实现了客户货能存钱能贷、银行愿贷款、农担敢担保的良性循环。
从山东农担实现产地预冷的方式来看,可以算是将甘肃的组装式冷库与贵州的共享式预冷体系相结合的成果,既能灵活组装也能移动共享。
更为奇妙的是,在山东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产地预冷不仅是农产品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的接入口,还可以成为农业经营者获取金融资源的接入口,令农业产业链更为完善。
产地预冷核心在成本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律来看,如何降低冷链物流的建设、运营与使用成本始终是核心问题。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农业冷链运输成本,是提升农产品冷链运输率的可行方式。但是,我国精耕细作、小而散的农业生产方式成为冷链物流覆盖“最先一公里”的先天阻碍,产地预冷也成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容易“断链”的环节,这也是连我国百强冷链物流企业都不愿意重点布局的业务环节。然而,来自甘肃、贵州和山东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提升产地预冷的可行方式,以组装式、移动式、共享式冷库来完成产地预冷,可以与我国小而散的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
当然,符合经济规律是所有产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我国农产品产地预冷以及冷链物流覆盖率有效提升的内在逻辑,依然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或者运营管理,使得小而散的农产品在另一个层面实现规模经营,以获取规模经济的收益来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灵活的、低成本的产地预冷将是我国打通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主要形式。
参考资料期刊类[1] 冯毓琴, 张永茂, 于洋. 甘肃高原夏菜产地预冷与保温物流模式分析 [J]. 中国蔬菜, 2014 (12):61-64.[2] 何旭东. 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研究与实践 [J]. 现代物流, 2017 (11):61-63.[3] 杨路明, 马小雅.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断链成因及规避路径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 2015 (6):66-70.[4] 张喜才.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经济特性、困境及对策研究 [J]. 现代经济探讨, 2019 (12):100-105.研究报告类[5] 头豹研究院. 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R]. 2021.[6] 头豹研究院. 冷链物流研究——第三方冷链物流崛起,行业竞争现状有望变局[R]. [18RR1260] .2020.[7]前瞻研究院. 高质量转型势在必行——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报告[R]. 2020.[8]艾瑞咨询. 2020年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R]. 2020.[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 2019年农产品产地冷链研究报告[R]. 2019.[1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 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家重点企业分析报告 [R]. 2019.[11] 平安证券.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冷链物流,改变生活[R]. 2019.新闻类[12] 吴爽. 山东农担搭建冷链产融平台助力“三农”,打造农产品流通生态圈[EB/OL]. 山东农业信息.2020. http://www.moa.gov.cn/xw/qg/202008/t20200825_6350927.htm .[13] 张志龙. “齐”心“鲁”力|山东蒙阴:“追花逐蜜”智慧冷箱助三农[EB/OL]. 新华网.2020. http://www.sd.xinhuanet.com/xhsksd/2020-07/13/c_1126230781.htm[14] 张钦. 松下布局贵州冷链物流,纳雍玛瑙樱桃将跨越2000公里进北京[EB/OL]. 北京青年报. 2020. http://news.ynet.com/2020/04/29/2560000t70.html—— e n d ——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原创】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金融服务特点及科技金融体系发展建议【原创】“碳达峰”和“人达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关注四大核心指标【原创】在变频中引领:一线城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未来图景【原创】全球城市镜鉴:从纽约、伦敦、东京看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热文】教育专家杨东平:中国教育内卷与课外培训机构扩张根源【热文】2021上半年GDP20强城市落定:凭什么是它们?【热文】北京4年出走了673家高新技术企业,它们都搬去了哪里?【热文】深圳都在吸虹哪些省份?两湖最多,浙江最少【荐读】凝心聚力,奋楫扬帆——华略智库7月刊别忘了点赞+在看哦!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
下一篇: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