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冷链物流的低碳发展,离不开各个环节上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具体包括设备制造环节的节能环保、仓储环节的提效降排、运输环节的绿色化以及物流园区甚至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一、冷链物流低碳发展背景与方向
近些年,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对冷链物流的扶持,相关政策持续落地。例如,2021年12月,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要求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国家发改委也于2022年1月印发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做出系统安排。
在政策鼓励下,冷链物流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据有关方面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冷库容量、冷藏车保有量年均增速分别超过10%和20%。截至去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容量约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超过28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
随着“双碳”发展目标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主要分支,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对于冷链物流低碳发展的方向,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链条、各领域,并进一步表示,《规划》始终坚持“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和原则,围绕“四个更加”,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到措施保障,作出系统部署。
一是更加注重技术装备研发攻关。聚焦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部署国家级技术攻关,加强高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环保制冷剂及安全应用等基础性研究。同时,研发应用符合冷链物流特点的蓄冷周转箱、保温包装、保温罩等等。
二是更加注重设施设备效能提升。加快淘汰高排放冷藏车,鼓励新增或更新的冷藏车采用新能源车型。鼓励企业对在用冷库及低温加工装备设施开展节能改造。逐步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和制冷设施设备,新建冷库等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要求。鼓励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
三是更加注重运输组织模式优化。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大力发展铁路冷链班列等干线运输模式,进一步提高铁路、水运在中长距离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中的比重。统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和邮政快递,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支持发展冷链甩挂运输,有机融入公路甩挂运输体系。
四是更加注重发展制度环境保障。研究制定冷库、冷藏车等能效标准,完善绿色冷链物流技术装备认证及标识体系。研究制定绿色冷链技术及节能设施设备推广目录,鼓励使用绿色、安全、节能、环保冷藏车及配套装备设施。
在此背景下,冷链物流行业的参与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必须积极承担减碳这一重要社会责任。尽管为了实现碳排放的快速降低,势必会改变企业原有的能源使用和生产方式,增加绿色低碳化技术投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冷链物流的低碳发展也会带来新的需求和机遇,产生一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企业在绿色、低碳目标下实现更大发展。
运输环节采用新能源物流车辆实现低碳化
二、实现冷链物流低碳发展的具体举措
从冷链物流产业的构成来看,冷链物流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主要指设备制造,包括冷库等仓储设备、冷藏车等运输设备,随着数字化不断发展,还包括机器人、工业软件等数字化设备;中游仓储,主要涉及冷库本身的建设技术,仓储与加工业务以及相关物流装备技术等;下游运输主要包括冷链物品的运输以及末端冷链配送等。从冷链物流全过程来看,包括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食品以及药品等从田间地头或者工厂一直到最终消费者/门店的过程,中间涉及运输、冷藏、流通加工、配送等诸多流程,并且需要全过程、全链条保持低温或恒温状态,涉及众多参与方以及相关设备。因此,要实现整个冷链物流的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聚焦于绿色低碳生产、绿色低碳仓储、绿色低碳交付,因此从设备制造、仓储、运输三个环节加以重点分析。
1.设备制造环节
冷链物流装备主要包括冷库生产加工环节的制冷设备和相关装置、冷藏/冷冻贮存环节的物流装备以及运输配送环节的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以及保温箱等。冷库中最为特殊和主要的便是制冷设备,其既影响冷库总体成本也影响低碳的实现。对于冷链物流装备来说,《规划》提到:要推动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升级、推进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加快商贸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完善末端冷链设施功能等。
传统设备制造环节涉及的无论是仓储环节中的速冻设备、冷库设备,还是运输环节中的冷车藏、冷藏集装箱,均涉及冷凝器、储冰箱、压缩机、制冷剂等领域,因此推动这些领域设备制造者对节能环保制冷设备的研发和量产,有利于降低整个冷链行业的绿色转型成本,这也是目前上游制冷设备生产者的重点发展方向。例如,制冷剂的选择对碳排放有着很大影响,氟利昂制冷剂不仅消耗臭氧层,同时还是强温室气体,在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易泄漏。根据中国制冷学会测算,全部采用第三代氟利昂R507A的制冷系统与全部采用氨/二氧化碳复合的制冷系统比较,每年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约4000万吨。因此,行业正推进新型制冷剂的换代。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表示,广泛推广使用绿色、低碳、高效的氨制冷剂是推动冷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氨制冷剂都是冷链行业的主流选择。但近几年,氨制冷剂在我国冷链行业的应用受到了非理性限制,出现边缘化趋势。对此她建议:一是健全完善制度,不断完善修订符合氨制冷新技术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二是提高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科学管理水平;三是加大对氨制冷剂应用的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冷链物流装备的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是设备本身的材料更加环保,性能更高,如制冷压缩机不断减轻重量,减小体积,从而实现更低的成本,以及对其用户来说更大的利用空间,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制冷剂等等;另一方面,也要求其生产过程及材料消耗能源更加环保。目前,随着各类工业机器人以及大量自动化设备的投入,生产线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也更加低碳环保。
2.仓储环节
仓储环节中节能降耗主要涉及冷库建筑的建设与仓储加工等作业。冷库建筑要实现低碳发展,其本质上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而推动冷库建筑超低能耗,既有新开工建筑节能,也有现有绿色化改造。
要实现冷库建筑低碳化,必须在建筑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冷库内设备方向着手。目前,实现冷库建筑低碳化的具体举措包括:施工环节采用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材料采用绿色建材;采用节能玻璃,根据全国规范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对外窗玻璃传热系数要求更高,必须使用经过镀膜后的中空,真空玻璃或三层中空玻璃等等。其中,BIPV是一种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应用,该技术被视为绿色低碳建筑的曙光,备受市场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约800亿平方米,这也意味着BIPV将是一个近万亿元的庞大市场,如今很多冷库也在考虑采用该技术。此外,冷库保温材料、照明设备的选用以及冷库门的设计等都是影响低碳的因素,需要加以考虑。
在库内作业方面,在仓储、拣选、搬运等环节引入大量自动化设备也是节能降碳,实现冷链物流低碳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搬运环节的物流机器人为例,首先,物流机器人可以替代传统手动叉车以及燃油叉车等,不仅安全性高,而且运行过程中零排放、零污染;其次,其系统部署周期较短,且无需对客户地面做特殊处理,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增减机器人数量,达到柔性管理和更加节能的效果;第三,系统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冷库空间布局,提高冷库的空间利用率,减少空间浪费;此外,使得冷库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减少库存浪费,这些也从不同的维度助力低碳化的实现。
在整个冷链物流中心的低碳化举措上,施耐德电气提出了以“全系统节能增效”的解决之道,这一综合方法等实施机制包括:先咨询规划,再具体实施包括清洁电气化、智能数字技术、高效节能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方案,以及针对水、废物和材料的循环经济方法,不断持续检查和优化。冷链物流中心是冷链的核心资产,其合理设计可有效提效降排。对于企业,节能环保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或改造会提高企业投资成本,但也会降低企业自身运营能耗费用,避免企业因环保政策趋严带来的损失。
3.运输环节
运输环节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购置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发展绿色低碳包装等。
冷链物流运输使用新能源车是运输环节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以氢燃料车为例,氢燃料车排出的尾气是水蒸气,因此其碳排放量为零。另据中金研究院估计,公路货运商用车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届时新能源货车保有量渗透率有望达到10%;2050年新能源中轻微卡保有量有望达到100%。因此,加大新能源冷链车的投入是企业在“双碳”目标倒逼下的路径要求。随着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在城市配送环节推广新能源车已具可行性。
运输环节采用绿色低碳包装也非常重要。数据显示,国内快递、外卖塑料包装年消耗量已超过230万吨,并随快递外卖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针对冷链物流包装难降解、难回收等问题,业内正尝试通过使用可降解新材料、建立能持续的包装回收体系,以及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循环共用等方式来加以应对,从而使冷链物流实现绿色化发展。
目前,众多物流企业、快递企业均在推广使用新能源车,以及环保包装。例如,京东物流已在全国7个大区、50多个城市,总计布局使用新能源车约20000辆,并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在2021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京东物流宣布,将继续投入10亿元用于加码绿色低碳的一体化供应链建设,包括建立物流材料实验室,开发新一代冷链保温箱等。未来5年,实现自身碳效率提升35%。近期,京东物流发布“青绿计划”,规划在2030年,将100%替换更新为新能源车,包装材料实现100%环保可再生。
在运输配送环节,除了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运输设备以及包装外,优化冷链物流末端配送的路径,无疑也是实现低碳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仓储、拣选、搬运等环节引入自动化设备也是节能降碳,实现冷链物流低碳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冷链物流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数字化战略被正式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向数字化转型。冷链物流行业数字化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可以赋能提效降耗和低碳发展,比如:通过优化供应链路径,降低无效运输,从而降低碳排放,如末端配送环节的路径优化,有助于减少重复及无效路径,在仓库内同样可以基于路径优化(如物流机器人)节省能源,减少碳排放;通过商品全程追溯和精准温控管理,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食品腐损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建设智慧物流园区,逐步赋能园区迭代创新减少碳排放等。
重点以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为例,在“双碳”目标下,打造“智慧园区、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已被全国十余个省市列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展重点。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包括四个方面的数字化:
一是资产数字化,通过物联感知、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现设备设施在线化、现场可视化、数据流转化,赋予园区互联互通能力从而为科技运营奠定基础;
二是运营数字化,基于数字化资产,围绕园区现场八大要素——人、车、空间、货、设施、设备、能源及资金,建立标准成熟的园区数字化运营流程体系,提升运营效率;
三是服务数字化,打造与租户互动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助力租户降本增效,同时形成良好的园企互动,提升体验与满意度,实现精准业务匹配,促进商业模式的演进;
四是管理数字化,建立“可管、可查、可视、可控”的多维度管理模式,促进前中后台的多角色协同管理,实时高效掌控园区运营现状,通过数据辅助管理决策,成就数字化管理体系。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务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提供多种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的同时,积聚了产业上下游企业,成为物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场景。近期,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供应链专委会与施耐德电气、京东物流、联合利华、京东产发等联合发布《物流园区碳中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系统阐释了碳中和物流园区的顶层战略设计思路,基于丰富的业务实践提出物流园区碳中和的完整解决方案,以多个维度的创新赋能物流园区碳中和目标,助力物流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指南》指出,依托数字化技术建设的智能化碳中和物流园区,将实现智慧物流与绿色物流的有机结合,探索出碳中和背景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新路径。《指南》强调,物流园区碳中和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顶层战略出发,充分考虑外部政策、行业水平、企业自身的现状,制定出适合自身需求的碳中和整体规划。数字化技术是实现物流园区碳中和的重要支撑,通过数化技术与物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在保障绿色能源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物流行业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冷链智慧物流园区亦是如此。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供应链专委会与施耐德、京东物流、联合利华、 京东产发等联合发布《物流园区碳中和指南》
综上,冷链物流的低碳发展,需要行业所有参与者具备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从冷链物流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链条、全环节入手,结合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全面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