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政府、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的2019年江苏省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通讯员滕志铭成昌涛扬子晚报/扬眼记者薛玲
此次活动以“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心消费”为主题,通过主题剧表演、动漫视频、宣传展板、现场咨询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参与人员宣传普及保健食品安全知识。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樊路宏介绍,此次江苏省保健食品“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专项科普宣传活动将从即日起持续至今年12月底,为期半年的活动期间将针对不同消费者,组织开展社区护老、知识下乡、校园护苗、网络课堂、商超咨询台等活动,通过参观企业、专家讲座、现场咨询、消费体验、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保健食品知识,促进全社会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提升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及自我防护意识,构建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科普宣传网络,切实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以优异成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明白理性放心消费
活动现场,江苏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协会郭桂珍会长带领部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代表,共同宣读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倡议书》,承诺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保健食品。
启动仪式后,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围绕“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核心理念,通过制作微视频等宣传素材,播放公益广告,组建专业科普知识宣讲团队,在官网、微信公众号设置活动专栏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全省保健食品“五进”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
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今年1月8日以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省公安厅、省网信办、省民政厅等13个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周密组织部署,全面摸排案源,创新检査方式。针对“保健”市场中虛假宣传、违法会销等违规违法问题,综合运用检查抽检、约谈警告、曝光公示、行政处罚、行刑衔接等手段,打组合拳、出连环招。截至4月18日,全省共立案961件,罚没款6367.73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64.33万元。
现场
科普
保健食品不是药
一直以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都在通过大力科普保健食品知识,提升公众对保健食品的科学认知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根据2015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目前,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依法备案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保健食品的形态特征
保健食品无特定形态特征,但必须是经一定的生产加工工艺制成的工业制成品,且必须是经口摄入,经胃肠道消化系统吸收的食品,主要有片剂、丸剂、酒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多种剂型,其他如某某贴剂、喷剂、擦剂、气雾剂,以及一些天然的物品(及其切片),如灵芝、人参、鹿茸等中药材均不属于保健食品。
选购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
保健食品如何选?一定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产品外包装上有蓝色草帽样标志,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发现一个批准文号对应多个产品的情况,务必谨慎。目前市场上存在原卫生部(1996年11月至2003年7月)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2003年10月之后)批准的保健食品产品。原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进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或“卫食健进字+(年代号)+顺序号”,下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字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下面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字样。2016年7月1日以后,保健食品实行注册、备案双轨管理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的国产保健食品为“国食健注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注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实行备案管理的品种,国产保健食品备案号格式为:“食健备G+4位年代号+2位省级行政区域代码+6位顺序编号”,进口保健食品备案号格式为“食健备J+4位年代号+00+6位顺序编号”。
举报热线要记牢
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仅限于其外包装上标称的保健功能,任何超出其标示范围的功能宣称,特别是“治疗”、“防治”均是虚假夸大宣传,不可信。世上没有“万能药”,保健食品根本不是药品,更不可能“包治百病”。身体有疾病,请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如果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疑问,或发现身边有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请及时拨打全国统一的投诉举报热线12315。
延伸
保健食品十大常见骗局
(一)免费陷阱
(1)免费体检。保健食品推销员经常利用老年人不爱上医院的心理,装扮成“义诊医生”,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常规检查后,拿着检测结果煞有介事地指出消费者患有某些“疾病”,然后开始推荐保健产品。
(2)免费试用。在经过多次免费试用后,一些消费者出于心理作用感觉有效,或者多次试用后,人情难却而购买了该产品,但买回家后才发现产品存在很多问题。
(3)免费联欢。不法商家以公司周年大庆、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组织老人参加免费游玩,并提供专车接送,免费午餐,但在游玩过程中,推销员会游说老人购买产品。
(4)免费健康咨询。开设“健康免费咨询热线”,只要消费者打进电话咨询,对方都会推荐所谓“包治百病”的同种保健食品。
(二)温情麻痹
推销者抓住老人渴望亲情、害怕孤独的心理,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候或带点小礼品上门拜访,嘘寒问暖拉家常,组织老人参加集体联欢,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老人们往往会逐步放松警惕,在情感的支配下购买那些功效不明、价格高昂的保健食品。
(三)人际游说
保健食品商家以高薪招纳一批社交网络庞大的业务员,让他们对身边熟悉的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进行游说、推销。老年人有时碍于情面,有时则因轻信亲近的人而盲目购买。
(四)附赠诱惑
老人一般深受勤俭节约的传统思想影响,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的礼品。保健食品商家往往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一些老人就是在这些礼品的诱惑下盲目购买了商家推销的保健食品。
(五)品牌误导
一些保健食品商家致力于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扩张,铺天盖地片面宣扬“名厂名牌”,使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这类产品一定是因为疗效显著,才能有如此名气,购买这种产品准没错”。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老年人容易陷入迷信名牌的误区,没有根据自身身体情况正确、合理地选购产品。
(六)雇托迷惑
雇托是不法商家惯用的手段,请来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或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产品,制造购买者甚众、争先恐后的假象等。在这些具有迷惑性质的行为面前,老年人往往缺乏辨明真相的能力,最终选择购买无用的产品。
(七)回报承诺
推销者以“购买产品即可成为会员,而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推荐越多报酬越高”的方式招揽生意,拓宽销路,这对已经失去稳定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更具有诱惑力,老人们一不留神就容易盲目购买产品成为会员,甚至落入非法传销的圈套。
(八)虚夸疗效
商家打着“绿色、健康、高科技、洋产品”的旗号,宣称其产品是“包治百病、治病于无形”的灵丹妙药,片面夸大保健食品功能,使消费者误以为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药品使用,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同时,商家对一些保健食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用对象只字不提,极可能损害消费者健康。
(九)擅加成分
一些不法生产企业见利忘义,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某些具有特定功效的违禁药品成分,消费者食用后短时间可能起到缓解病痛症状的作用,进而对该保健食品产生信任感甚至形成依赖,长期使用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都将构成极大威胁。
(十)流动设点
部分保健食品经销商采用租赁临时经营活动场所,设立流动摊点或者上门推销等方式开展活动,一旦发生重大纠纷或者被执法部门查禁,马上转移藏匿,另起炉灶,逃避责任,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