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多地出现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原因是什么?消费者还能放心购买、食用这些食品吗?昨天,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表示,我国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总体较低,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为万分之0.48,且主要为食品外包装污染。消费者经一般的接触感染风险非常低。
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抽检阳性率较低
近期,我国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谈及原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外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各种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近期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在增加。
她指出,我国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总体较低,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为万分之0.48,且主要为食品外包装污染。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在加强物防方面采取的措施非常有效,及时发现问题并应对处置,从而降低了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
尚未发现因直接食用冷链食品引起感染
冷链食品在消毒后能否直接食用?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到现在为止,和低温冷链食品相关的感染主要发生在搬运等流通环节,并没有发现因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病毒传播的风险是比较低的,建议大家不要因噎废食。另外,国内现在对冷冻食品包装的表面都要进行消毒处理,经过消毒后,人们再接触这些表面也是安全的。他强调,消毒是把病毒灭活,但并不破坏核酸。因此,病毒灭活后,在做核酸检测时仍然有可能呈阳性。当人们碰到消毒后的冷链食品外包装呈核酸阳性时,不要过度紧张。他建议大家在购买非正规渠道的海淘产品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和物品包装表面消毒处理。
“从流行病学溯源分析来看,感染人群是特定环境下反复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的高风险人群,比如搬运工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表示,消费者经一般的接触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感染风险是非常低的。
冬季国际物流运输已被视同为冷链运输
当前,有专家指出冬季低温造成非冷链趋于冷链的效果。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在新疆喀什、上海都陆续发现了在低温环境下,集装箱运输过程当中产生了类似于冷链的效果,引起了零星甚至局部的聚集性疫情。进入冬季,无论是空运、陆运、海运,其环境温度都和冷链系统的环境是一样的,这也是对新冠病毒传播的一种新认识,并已被纳入防控措施。他透露,目前,有关部门已将涉及到国际物流的运输视同冷链运输,加强管理。
此外,我国在入关时加强了物品和集装箱检测,以减少受污染物品进入国内;要求国际物流运输从业人员,按照标准防护措施要求进行作业;加强环境和人员检测,一旦发现有环境污染和人员感染,第一时间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这一系列举措对于防止国际物流作为病毒的载体把疫情传入中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吴尊友说。(记者 刘欢 任敏)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