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 |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冷链受重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冷链物流 |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冷链受重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物流,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生鲜电商,冷运

 

正文共4047字 | 阅读时长约11分钟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会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支持符合条件的基础性、公共性重大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步伐,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消息一出,便引来市场热议。

事实上,自去年年底以来,冷链物流的利好政策一直不断。那么,现象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1

冷链的起源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冷冻食品,随后的几十年里,欧美国家基本完善了各类低温食品冷藏链。目前,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2018年后,冷链进入飞速发展时代,实现多方面的转型升级。

多方开始涉足冷链市场:除央企大力布局外,双汇、光明等食品企业也成立了独立物流公司,京东天猫等平台开始试水生鲜电商。

冷链本质上是一套流通物品的物流系统。相比传统的冰冻运输,快速发展的新零售产业对于冷链流通有着更加精确和高效的要求。这不只是新增一个冷库、多配几辆冷藏车这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具体来说,冷链物流需要控制每一个物流环节的环境温度。在此期间,任何环节上出现的温度波动,都会影响到流通商品的质量。同时,冷链物流的复杂性远大于常温物流,需要冷链流通的商品对环境温度往往更加敏感,也比常温商品远为苛刻。

说到底,冷链物流仍是物流的一种形式,其宗旨当然是保障生鲜、快消品以及特殊医药产品的品质,并保证货物运输的时效性。不过,既然名字里多了“冷链”二字,冷链物流必定与普通物流还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时效性

由于冷链物流承载的产品一般为易腐或不易储藏,因此要求冷链物流在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较短的时间完成整个物流过程。

2、复杂性

与常温物流相比,冷链物流涉及制冷技术、保温技术、温湿度检测、信息系统和产品变化机理研究等技术。

3.资产专用性

冷链物品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到配送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特殊的冷藏设施设备,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较大投资,是一般库房和车辆的3~5倍。

2

冷链政策红利显现

政策红利显现。过去近10年间,地方及中央政府对冷链相关基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自2012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冷链物流的基建均有提及。

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浙江山东、海南等地陆续加码出台政策,引导当地建设、升级符合各自区位特征的冷链基建网络。有着冬季菜篮子之称的海南省,在《海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航空枢纽,打造全球冷链物流中心的目标。

2021年的一号文件中更加详细地提出冷链相关基建的投入方向,其中包括“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及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政策层面的大力引导,有助于打破当下冷链基建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困境,它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商业力量进入这个行业建设与创新,加速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编者认为,原因主要有四:

3

冷链物流受重视的原因

01

居民消费升级的提速

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消费升级将会显著提速,民众的消费需求增长将从生存型、数量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就我国而言,2018年人均GDP为9771美元,2019年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国人已进入消费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反映到食品上,就是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尤其是对于食材的质量、营养、口感、安全等因素愈发看重。

生鲜类食品虽然售价偏贵,但口感更佳,且营养也相对更为丰富,自然是当前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不过生鲜类食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需要全程冷链,于是生鲜类食品需求的增长也就带火了冷链物流。

以冷鲜肉为例,冷鲜肉又称排酸肉,在冷链环境下经历了较充分的解僵成熟过程(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肉质细嫩,滋味更加鲜美;反观热鲜肉这种最传统的市售猪肉,多为半夜屠宰、清晨供应上市的新鲜肉,其生产简单易行,但口感和风味较差,食品安全同样难以保证。

我国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果蔬的跨省运输和储备也早已不是新鲜事,因此,冷链配套升级也成为了降低损耗率,提高食材品质的关键。

02

零售和物流行业不断优化

零售行业挖掘出新的需求,物流行业不断满足新的需求。在两者合力作用下,国内冷链物流的效率,在一些局部系统中已经表现出了很高的效率。

对于零售行业的巨头们而言,斥资打造的冷链流通供应链,正在各零售集团内部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效率优势来源于订单。大型零售商往往掌握丰富的历史销售数据,有助于它们预判市场走向,找到商品创新方向,并根据数据分析预估出商品采购量,有计划的与合作品牌方、厂商下订单。这些计划性动作,反过来有利于它们设计流通供应网络,并提高冷链的流通效率。

盒马的做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如,它尤其强调的活鲜销售策略,促使其改造了冷链供应网络结构的设计。盒马的活鲜物流中心就是为运输大闸蟹、梭子蟹等活鲜而存在的。

为了保证梭子蟹这类水产能被活着运到深处内陆的成都、西安市场,盒马将运输车改为了循环水车。每辆运输梭子蟹的循环水车应用了专门的管道过滤海水,车内温度被控制在12℃。这可以让梭子蟹保持休眠状态,实现长途运输。

盒马的案例为冷链物流局部效率的优化提供了一个示范——需求的创新,同样能为冷链物流体系的创新带来切入口。

在物流领域参与者方面,头部冷链物流公司这些年来在零售需求的刺激下,也逐步打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方案。顺丰和京东物流是其中的代表。

顺丰在2014年推出顺丰冷运之后,专门针对具体需求打磨出对应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通过聚焦大B客户及优势单品的方式,它快速探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冷链物流模式。

如今,顺丰冷链的大客户中不乏大希地、小南国这类具有知名度的食品、餐饮品牌,而大闸蟹、车厘子等这些年的网红食品的背后,也离不开顺丰冷链的支持。

顺丰为这两个爆款单品设计了具体的冷链流通方案,细化到包材、保鲜包装的设计,冷链运输线路的规划及履约方案等各环节。2016年之后,顺丰冷运还将其大闸蟹冷链物流方案升级为专门的产品“大闸蟹专递”服务。

在此基础上,顺丰冷运还推出了专门的冷链零担业务,即当一批货物的重量或容积不满一车时,可与其他几批甚至上百批货物共用一辆冷藏车装运。京东冷链也推出有类似的业务。

值得指出的是,这类服务可以提供给上游分散且规模小的客户群体,这既是零售-冷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能促使冷链基础设施的运用更加充分和有效率。

为了满足更分散的需求,京东冷链明确了F2B2C一站式冷链服务平台的定位,不断优化从产地、工厂,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全程冷链服务方案,并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国的冷链零担运输网络。

目前,京东的冷链零担网络由其在全国20个核心城市布局的冷仓、3000多台冷链车辆、2万余条运输线路及最后一公里的保温箱配送组成。这些流通环节的基础设施投入,最终带来的是京东冷链整体协同效率的提升。

不过,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零售巨头,它们现阶段的冷链服务能力仍然有限,其社会化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前者目前的服务大多面向企业或规模化订单客户;后者的冷链物流网络主要在自己的零售体系内部运转。

03

生鲜电商的爆发式扩容

意外爆发的生鲜电商带动了终端低温消费的崛起。

由于生鲜购买为高频次的即时性消费,故而消费者对生鲜送达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提出高要求,不断考验生鲜零售商的物流水平。而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成本占比达到了20%~40%,若是某一家能在冷链部分有实质性的突破,必然会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正因如此,各路生鲜电商巨头们都开始重金投入自建冷链体系。再加上生鲜配送、社区团购及预制菜需求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冷链“最后一公里”的冷柜、配送箱等设备需求增长,种种因素叠加,极大地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04

医药冷链关注度提升

除了生鲜运送,医疗冷运也是冷链物流行业的另一大需求点。

4

痛点即机会

冷链物流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面临很多痛点和短板。例如食品安全保障相对较低、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冷链物流技术专业人员匮乏等。

这些痛点,也指明了接下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差距的存在也说明潜力的巨大,在国家政策支持、居民消费升级、行业不断进化的综合影响下,预计我国冷链物流将迎来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在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前景可期,也将有望诞生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未来如何,拭目以待。

来源:第一财经、新商业情报、蓝鲸财经 |中冷联盟整理编辑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4006186677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