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 | 交通战略研究她是广东第一胖,吃饭论锅来、两米床她独占,丈夫直言不敢同床


作者:贺玉姣|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
编辑:贺玉姣|校核:张菁菁|审核:龙志刚
引言: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

 

作者:贺玉姣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

编辑:贺玉姣|校核:张菁菁|审核:龙志刚

引言: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果蔬、肉类等农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伴随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长,推动冷链物流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基础和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针对性地提出河南省农产品冷链发展对策。

一、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基础

01.农产品资源丰富

河南省四季气候分明、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玉米、小麦等基本粮食作物,各地市还依据区域地形、气候、生态等因素,培育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开封西瓜、永城辣椒、新郑大红枣、信阳毛尖茶叶、淮阳黄花菜、焦作山药等闻名全国。2022年,河南省蔬菜、肉类、乳制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9742.27万吨,居全国前列。河南省农产品加工能力强劲,全国市场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都产自河南。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河南不仅是全国粮仓,更是“国人厨房”,正在走向“世界餐桌”。

02.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河南省地处中原,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基本建成了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目前,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00公路,基本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开发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通;“城乡畅、乡村通、村组达”的农村公路交通网基本建成;沙颍河、淮河航道实现通江达海,港口布局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一枢三支”机场布局,航线网络基本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建成投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河南省货物运输包括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几年河南省货运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如下表所示(单位为万吨)。

03.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加强政策规划引领,着力补齐软硬件短板,完善空间网络布局,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推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全省冷链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整体水平居中西部地区前列。截至2022年底,河南省冷链物流规模达1800亿元;冷链物流货运量达到7056万吨;冷链物流企业853家;冷库总容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突破2.3万辆。2022-2023年度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河南省共12家企业上榜。

二、存在问题

0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但尚未形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冷链物流体系,这是制约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农村冷链物流设施缺乏是发展短板,多数农产品生产地缺少完善的冷链基础设施,设施的不足导致农产品在采摘地就产生损耗。其次,冷链物流对各环节配合度要求很高,运输过程中部分基础设施的短缺,会造成“断链”现象。最后,河南省冷链物流企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温度监控、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冷藏车辆GPS定位、自动立体货架、智能分拣等智慧化设备应用不足,制约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

02.组织效率有待提高

河南省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种植和生产地域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的组织运输,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方面,农产品冷链物流一般要经过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五个环节,较多的流通环节会引起转运和倒车频率加大,大大降低物流效率,增加运输总成本。另一方面,很多涉农企业自行负责产品配送,但相关服务并不完善,下游企业更需要能够提供“一站式”优质运输服务的专业化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此外,生鲜电商的快速崛起推动消费模式转变,消费者和商家对物流时效、服务成本、服务质量、人性化设置等有了新的要求。

03.标准化体系有待健全

河南省目前缺乏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不能有效转化为团体标准,标准化联运设备和标准化装载器具尚未普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运输过程中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因此操作不当、运输效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具体操作标准较少,河南省农产品冷链行业相应的监督管理难度也较大,冷链物流管理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04.本土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较少

河南省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较多,主要以区域性服务为主,经营管理粗放、整体效率不高,本土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较少。2022-2023年度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中,河南省共有12家企业上榜,但前20名仅有漯河双汇物流上榜。且企业大部分基层从业者仅接受过短期的岗前培训甚至未接受专业教育直接上岗,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三、经验借鉴

01.美国

明确细致的分工。为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美国上世纪就开始细化分工,将整个冷链过程划分仓储、运输、其他各类增值服务等不同环节,各环节分别由不同专业化公司负责运营。仓储方只需在约定好的时间地点进行货物接收与入库,运输方负责选定冷藏车辆与配对司机,其他增值类服务由相关专业公司负责。明确细致的分工促进了各个环节的专业化,运作效率高,且容易追查。

多元化的技术应用。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主要包括后端IT基础架构和前端支持设备,以实时收集和报告关键货物的数据。冷藏车辆方面,美国运用具有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车,可以同时运输和实时监控冷冻、冷鲜、常温三种不同产品;在冷链运输安全保障方面,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及其集成管控平台等先进的数智化手段,做到实时监控所有在途车辆的区位、温度、货品信息等。美国的冷链物流企业都装有先进的安全控制及自动喷淋系统,装有可视屏(电脑终端)的叉车,配备有涉温区域广的冷藏集装箱,与仓库进货口实现无缝对接。

02.荷兰

完善的服务体系。荷兰国土面积小,但长居农产品出口世界第二大国地位,尤其是花卉销量与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这离不开荷兰发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荷兰既有能够开展多模式冷链组合服务的综合性公司,也有从事各种细分服务的专业化公司,以满足市场的多方面需求,为荷兰农产品全产业链提供高质量冷链物流服务。以花卉物流产业链为例,荷兰花卉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通过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模式来实现各环节间的标准化高效联动,花卉采摘后即刻印上物流追溯码,并在每个中转站都会进行信息更新,不仅确保了冷链不断链,还实现了对整个储运过程的全程可追溯。

成熟的配套服务。首先,由于荷兰农产品进出口量大,政府重视保税仓及进出口一站式服务,保障了冷链物流的高效率。荷兰政府还为农产品冷链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补贴政策、较低的所得税税率等。其次,荷兰高度重视技术进步与人才培养,有近20所高校都设置了冷链物流相关的本硕课程。尤其是荷兰名校—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下设的食品生物研究院主攻研究方向均与生鲜农产品有关,如果蔬冷链管理、农产品采后保鲜、农产品初加工与仓储等。同时,荷兰各个高校均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在技术研发、冷链人才培训与相关政策咨询等方面建立了成熟的合作机制。

03.浙江

吸引社会资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按照“打造从田间地头冷链物流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相结合的农产品全链冷链物流设施布局”的基本思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冷链物流建设的投入。截至2023年8月底,浙江省吸引社会投资400多亿元,支持300多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冷链基础设施,新增冷库460万立方米以上,新增各类冷藏车近千辆,全省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从28%上升到31%。

补齐农村物流短板。快递物流一直是浙江省强项,但是农村地区仍是薄弱点,为补足短板,浙江省整合商务、交通、农业、供销、邮政等部门资源,全力推进多层次物流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8月底,浙江省县级以上乡村物流站场覆盖率超过85%,建制村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超过52%。此外,浙江省多举措拓宽农产品销路。2023年4月,商务厅邀请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东方甄选在乌镇西栅景区举办浙江好物专场活动,其间30款产品销量均突破1万单。网友表示:“上午购买的,中午已经发货了。”“江浙沪包邮区,可不是开玩笑的,完全不给我们‘反悔’的机会。”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让网友体验了“浙江速度”。

四、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组织效率

加强产地到销地直达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支撑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组织流通效率。探索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开展净菜、半成品加工,为餐饮企业、学校、机关团体等终端大客户提供直供直配服务。

2.完善基础设施,形成物流网络

首先,由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河南省可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筹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完善全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网点覆盖面,形成多层次物流体系。针对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可探索发展共享式“田头小站”等移动冷库。其次,重视现有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地整合改造,提高使用效率,发挥综合效能。如浙江省世纪联华对源头基地和中端分拣的冷库、冷链运输车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升,蔬菜和水果损耗率均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最后,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冷链物流企业加大温度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等设备的安装与应用力度,建设一批智能化立体库,推广使用先进技术、智能化设备,切实提高冷链流通率、有效降低腐损率和物流成本。

3.建设标准体系,强化市场监管

加大力度落实国家冷链物流标准,加快普及一批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推动相关冷链物流企业、行业协会与冷链物流研发机构积极合作,探索制定一批冷链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流程、信息追溯等重点环节以及冷链物流绿色化、智慧化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快填补标准空白。探索定期开展冷链物流企业标准对标、反馈行动,打破标准制定与企业执行之间的信息壁垒,避免冷链物流企业由于执行相关标准造成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建立监管系统,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管理,提高整个行业监管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

4.培养龙头企业,打造冷链品牌

积极培育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知名冷链物流服务品牌。深度发掘牧原、大用、中农华盛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冷链特色,双汇、三全、思念、千味央厨等生产企业冷链特色,华夏易通、华鼎、大象、新开元等物流企业冷链特色,凯雪、红宇、新飞等装备企业冷链特色,强化中原文化赋能,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冷链豫军”品牌。此外,冷链物流企业可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网络,培育龙头冷链物流企业,提升市场集中度。

5.加强内培外引,夯实人才储备

首先,积极开展生产地农民物流技能培训。聘请地方高校物流讲师、从业经验丰富人员开展生产地农民培训工作,从基础上保证服务质量。其次,持续推动冷链物流从业者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知识储备和操作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最后,重视人才外引,引进冷链物流发展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结合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内培外引”双渠道人才储备策略,加强人才储备。

结语

随着农业的高速发展,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也逐渐提高。目前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组织效率不高、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及本土龙头企业较少等问题,建议河南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建设标准体系、培养龙头企业及加强内培外引等措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4006186677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