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忠付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冷链物流”的“新改革与新机遇”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决定》一共15个部分60条,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其决策和指导思想对全国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冷链物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将迎来新的改革和机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结合当前冷链物流情况对《决定》进行了专题解读。

上篇:宏观要求

关键点一: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中国式现代化”一词反复被提及,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重要任务、本质要求与特点等重要内容,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已然是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冷链物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需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贯彻到冷链物流行业及产业上下游全过程各环节建设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向中国式现代化冷链物流发展新阶段迈进。

关键点二:助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决定》强调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产业链供应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形态,其韧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国经济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冷链物流作为支撑性产业,已深入融合到我国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医药医疗等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其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作为生产、制造与消费大国,冷链物流市场空间巨大,关联因素更多更复杂,需要更加重视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问题,统筹协调发展和安全,强化产业韧性、流通韧性和协同韧性。通过新质生产力重塑供应链流程,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要素最优配置,形成具有更强协调性,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冷链物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体系。

关键点三:保障民生重大任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七个聚焦中,其中第四个聚焦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并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内容中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冷链物流作为支撑民生和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保障民生食安的关键通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观念发生转变,愈发关注食品质量安全,更加追求新鲜度高、口感和品质好的农食产品。冷链物流行业需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与新质监管力的潜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放心可靠的食品供应链数字化服务与监管体系,实现全链质量可控与可追溯,时刻守护全链路食品质量安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促进农业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劲力量。

关键点四: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决定》中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打破地区壁垒,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平竞争,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增强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是能够深度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与现代物流体系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特征及需求高度契合。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亟需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冷链地网、库网、车网、货网、配网等网络体系,不断优化冷链物流空间布局和商业供应链体系;努力夯实冷链物流“三级”网络和运行体系;打造城乡设施联通紧密、高效协同的冷链物流通道,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点五:完善流通体制与布局,降低物流成本

《决定》中提出要“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当前冷链物流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高于普通物流50%左右。新时期,一方面,需从融合冷链生态圈上下游全链条出发,抱团发展协同共赢,优化升级冷链供应链体系。具体包括融合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配送等多环节,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集成化网状化协调合作。另一方面,数智赋能促进冷链提质增效,通过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智能化技术,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对接,以及全过程智能化监测产品、调控设备、优化流程等,提高冷链体系的质量效率、透明度和精准度,进而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提高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下篇:行业发展

关键点六:健全因地制宜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决定》中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特质,是新发展格局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对应和匹配的生产力,其运行需在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才能实现,需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基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等原因,下一步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冷链新质生产力旨在构建适应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冷链新生态,需因地制宜,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新基建、新能源、新技术(科技)为核心,以体系建设、标准引领、融合创新、协同共享、绿色低碳、数字赋能、链接国际和人才培养为关键提升点,通过创新生产要素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冷链物流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冷链新质生产力发展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在区域联动与资源互补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区域冷链物流协同水平,共同促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点七:做好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

《决定》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强调要“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等。在冷链物流高速发展过程中,统筹国内与国际,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强化冷链物流战略支撑定位和能力。面对我国冷链发展中存在的基础布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要加强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撑,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全社会各级各主体积极参与;统筹冷链设施布局和运行网络,做好国家物流枢纽、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及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统筹布局及建设,完善冷链物流运行、服务、监管、支撑机制与体系,统筹推进高效规范的现代冷链物流发展体系建设。

关键点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决定》中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城乡冷链物流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产销对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桥梁,一方面,乡村鲜活农产品顺畅出村进城,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鲜活农产品跨区域供应及城市消费品快速下乡入村,提高现代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伴随着渠道下沉和消费延展,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共享,合理布局冷链物流设施、下沉乡村冷链网络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市场网络,加快夯实冷链物流“三级”基础设施网络,补全流通短板尤其是产地最初一公里的冷链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市场高效畅通,为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点九: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决定》提出“健全国家标准体系,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与“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冷链物流产业要发展,冷链标准要先行,一个完整高效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是一个国家冷链物流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冷链标准化组织体系虽然日渐完善,但是中国与发达家冷链标准体系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存在强制性标准数量和内容不足,部分标准老化,时效性不足,标准定位交叉重复,缺乏整体性、协调性,国际标准数量较少,推进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必须走标准化和国际化步骤和路径,一方面加大政府扶持和引导,扩大标准制定主体,吸收利益相关者参与,不断提高标准转化率;另一方面要强化国际标准对接与互认,构建国际兼容的冷链标准体系,以“国际标准中国化、中国标准国际化”为方向,全力推进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冷链标准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的传播与分享,进而实现我国冷链物流的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点十:践行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七个聚焦中,其中第五个聚焦核心便与绿色低碳相关,并专门部署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内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作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绿色低碳发展已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也是各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底色,绿色生产力也已然成为各行业新质生产力。冷链物流作为跨越时空、突破国界范围的产业合作领域,碳排放虽不及制造业,也是双碳目标下的重点领域。冷链物流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好经济和生态,从低碳冷库、新能源冷藏车、运输路线优化、多式联运、高效运营和管理等冷链物流产业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开展节能减排,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冷链物流行业力量。

关键点十一:链通全球,跨界融合

《决定》中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从制度环境、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多方面提出措施,为冷链物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冷链物流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包括农业、食品、医药、制造业、冷链物流服务与基础设施供应商等,已形成初步的集体出海态势。未来,将有更多国内冷链物流企业会加快海外冷链物流布局,拓展国际市场。面对新机遇,冷链物流行业要加快实施冷链全球链通与跨界融合新策略,强化跨境物流通道建设,加快国际标准化对接建设,加大创新研发突破瓶颈,积极构建全球冷链生态圈,抱团发展协同共赢,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冷链物流形象。

关键点十二:民营经济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决定》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提出“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主体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随着政策利好和扶持力度的加大,民营企业主体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加强创新与升级,在同质化服务中寻找差异化路径发展,构建技术壁垒,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同时积极开展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点十三:重视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

《决定》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时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出举措。随着冷链物流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冷链上下游融合与市场化体系化特征愈发明显,对全链条管理、运营、技术等方面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当前,大部分冷链物流从业人员面临技能和管理能力提升瓶颈,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的冷链物流技术技能人才,来应对新质生产力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冷链物流行业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打造多方协同机制下的冷链行业产教融合新生态,从产地认证、质量追溯、田头集货、产地预冷、冷藏保鲜、分级包装、设施运维、冷链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冷链运营、冷藏库管理、冷链运输、物流信息管理及流程优化等多领域加大人才培养,构建冷链行业高质量人才集聚与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培养高质量冷链产业链人才,以创新人才培养赋能冷链产业高质量发展。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4006186677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