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从《“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梳理行业高质量发展思路与路径

时间:2022-12-28 16:59:46来源:food栏目:物流新闻 阅读:

 

近日,《“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期到2025年。这也是我国首部五年期物流规划,规划指出现代物流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将其定位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赋予了现代物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的使命,规划聚焦点,补短板,促转型,强基础,全方位绘就了一张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现代物流的新使命,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1、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对内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发挥连接生产消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支撑作用;对外妥善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为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保障。

2、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对多元化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3、发挥畅通经济循环作用,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扩大新需求,加快建设物流强国。

4、加快现代物流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赋能,打造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智慧物流新模式。

5、培育发展物流经济,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6、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复合型高端物流人才、拔尖创新人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物流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衡、大而不强,物流高成本、低效率运行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担当新使命,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物流,从新的视角打造物流新体系、新动能、新载体,开辟新路径,打开发展新空间。

从如下六个不同视角,探索物流发展的新维度:

1、现代物流正从功能活动升维到供应链管理和科技创新的融合体,发展成为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再演变成为把其他的产业串接起来的组织系统,物流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更替与变革。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运输业是生产总过程的动脉。位移、服务也是商品。”物流的商品属性需要再认识和深度开发,实现由“流”向“物”的关注。

3、物流链接的价值日益凸显。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服务过程串接资源、场景、人流、商流、资金流、数据流,连接物理域和数字域,是万物互联的使者。链接的价值将逐步超越作业价值,成为物流产业发展新的空间。

4、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价格转向服务质量效率竞争,上下游由供需关系转向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协同和生态价值的创新。

5、以“流”为依托开展各种延伸服务,物流产业聚集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物流枢纽经济、通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6、 物流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为指引,“通道+枢纽+网络+平台”成为重要战略方向。

遵循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视角,我们需要确定物流发展的新思路、新体系、新载体和新路径。

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思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降本和价值创新为动力,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智慧化物流平台为牵引,创新驱动、联动融合,以“物流+”为发展路径,打造以物流链为基础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现代物流发展新体系—“通道+枢纽+网络”。规划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完成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发展智慧物流枢纽,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稳妥有序推进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建设,完善冷链、应急、铁路(高铁)快运等物流网络,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干支仓配一体化运行更加顺畅,串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逐步完善,畅联国内国际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围绕做优服务链条、做强服务功能、做好供应链协同,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升级,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装卸等领域数字化改造、智慧化升级和服务创新,补齐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短板,增强专业物流服务能力,推动现代物流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

物流发展新动能—数智化:一是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物流要素在线化数据化,开发多样化应用场景,实现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引导企业信息系统向云端跃迁,推动“一站式”物流数据中台应用。探索“三权分置”的物流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培育物流数据要素市场,统筹数据交互和安全需要,完善市场交易规则,促进物流数据安全高效流通。积极参与全球物流领域数字治理,支撑全球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应用,促进国际物流企业间互认互验,试点铁路国际联运无纸化。二是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深度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北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类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物联网相关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智慧仓储物流基地、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鼓励智慧物流技术与模式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拓展智慧物流商业化应用场景,促进自动化、无人化、智慧化物流技术装备以及自动感知、自动控制、智慧决策等智慧管理技术应用。加快高端标准仓库、智慧立体仓储设施建设,研发推广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低成本、模块化、易使用、易维护智慧装备。

物流发展新载体—物流平台:物流平台化是解决当前供需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推进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要做到平台先行,要率先走向国际化。平台是代表趋势力量的战略思维,是先进的商业模式,是跨界融合的媒介,是共生共融的新生态。重点打造九个方面的平台。

一是加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数据共享。搭建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物流第三方服务平台,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二是打造制造业物流服务平台,加强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实现物流资源共享和过程协同,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服务一体化运行水平,形成技术驱动、平台赋能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新生态。

三是鼓励平台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云平台、云服务,加强物流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提升物流数据价值。

四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和场景,促进产品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

五是搭建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提供集贸易、物流、信息等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创新解决方案,打造上下游有效串接、分工协作的联动网络。

六是打造一体化运作的航空物流服务平台,提供高品质“一站式”国际航空物流服务。

七是构建业务受理、跟踪查询、结算办理等“一站式”高铁快运服务平台,推动高铁快运与电商、快递物流企业信息对接。

八是构建衔接生产流通、串联物流贸易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九是鼓励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医药供应链平台建设,健全全流程监测追溯体系,确保医药产品物流安全。

九是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物流重大基础研究和示范应用,推动设立一批物流技术创新平台。

物流发展的新路径—“物流+”:“物流+”是在物流平台化的基础之上,发挥物流集成、融合型产业特质,实现从物流到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升维和跃迁,是基于物流规模、生态之上的外溢效应、放大效应。“物流+”存在于物流企业规模扩张与竞争优势形成的互动当中,存在于物流与供应链体系互动升级的过程中,存在于物流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于资源要素投入的优化配置过程之中。

“物流+”是以现代物流服务为基础,创新物流过程管理,实现各环节、企业和产业之间的高效连接,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商品增值、组织变革和生态发展,形成以物流为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的跨界融合新模式。

“ 物流+”呈现物流主导、效率驱动、重塑商品、跨界融合和开放生态等五个主要特征。具体内容包括“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物流+人”、“物流+产业”和“物流+∞”等五个层次。“ 物流+”就是要在连接过程中发现并创造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形成新的生产体系。“ 物流+”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力量,还是一种产业的新业态和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它将影响、重塑经济结构。

《物流集群》里有这样一段话:“良好运作的物流枢纽可以创造五赢的局面——工人有好工作,民众有低成本的生活必需品,集群所在地区实现经济强劲增长,企业获得利润,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迈进新时代,现代物流必将聚合磅礴之力,开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领域合作,面向未来打造更加开放融合的新业态,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的物流智慧、物流力量。

作者 | 李长宏

来源 | 物流沙龙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222年物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下一篇:222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图」

相关推荐
  • 首个“零碳冷链园区碳核算”标准编制启动,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