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尤其是餐饮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上游产业链的调味品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具体到个体企业也是危机与挑战并存。
除部分龙头企业有所增长外,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够的中小调味品企业,出现了较大的经营困难,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30%以上的规模倒退。
而随着去年12月份疫情管控政策的放开,调味品行业会迎来大爆发吗?
01
破局
复盘调味品行业的近期发展,不得不提到调味品的龙头——海天味业。前几年海天和海底捞股价的暴涨,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资金一哄而上进入调味品领域,2012-2020 年,我国调味品企业注册数量从 15620 家增加至 90991 家,年均复合增速为 24.64%。
目前,无论是单一调味品还是复合调味品,整体发展都触顶阶段。供过于求再叠加极其严重的同质化,让调味品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同质化已成行业发展的最大困局。
破“同质化”的局,成为调味品行业发展的关键。其实无论是单一调味品还是复合调味品,它的进入门槛都不高,如何通过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提高技术水平的手段,来降本增效,成为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具体到单个的调味品企业,想要破局就要细化到渠道、包装、消费端、营销手段等方面着手。渠道方面,调味品主要有三大渠道分别是工业、餐饮和家庭。
工业和餐饮渠道最本质的需求就是优质低价,而且对企业的需求也更高,比如稳定的产能供应、恒定的产品品质……家庭消费端,越发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成为趋势,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新兴品牌依托新的传播路径、营销手段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从而在市场层面快速崛起的关键。
除了我们看到传统渠道,找准场景也是关键。比如虎邦盯住外卖渠道,成为当下辣椒酱行业发展比较迅猛的品牌之一。
而包装方面,在包装形态上,除了保障食品安全之外,方便、快捷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当然,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差异化,凸显个性化的小包装也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在营销手段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非常关键。比如海天、李锦记等常年围绕厨师群体在做一些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这也为其在餐饮市场享有充分话语权的关键。
当然,也有一些社会化营销活动帮助企业快速打开局面的关键,这在一些新兴品牌层面体现得比较具体,比如李子柒的香辣酱、蜀中桃子姐的钵钵鸡……都是收获了社会化传播带来的红利。
02
趋势
拥有刚性需求的调味行业,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餐饮业的复苏将带动调味品行业大量增长。同时,获益于“宅、懒”经济和外卖的快速崛起,调味品行业高频、刚需、大基数属性不会变化,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尤其是复合调味品依然处于朝阳赛道,数据显示,复合调味品起步较晚,渗透率目前维持在约26%左右。基于这样的行业特点,调味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许要从产品和用户两个角度来看。
产品方面,低盐、便捷、健康、多元依旧是调味品的主流特点。与此同时,产品渠道的多样化已经成为调味品的一大特点。KA渠道增速放缓,但依然是调味品企业建设品牌高地的重要渠道。家庭端集中度越来越高,B端渠道继续维系品牌割据局面,行业整体分散。农贸、区县、社区渠道迅猛崛起,农贸市场已成长为人气最旺的重要渠道。区县大店依然是当地的强势购物中心,品牌化产品渠道和终端不断下沉,大地盘、低覆盖率经销商地盘不断被分割,区县经销商与省市区域经销商成为经销商的主流形态。
社区团购与直播电商正迅猛升级为推动企业销量增长的重要渠道。价格方面,性价比高的产品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方面,整体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消费能力也需要恢复;另外一个方面,产品的供求关系,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余地。高价、高利润的产品难以支撑企业的长久发展。
尤其是复合调味料,未来将会从底料、鸡精、蚝油等规模优、渗透率高、易工业化起量、竞争格局集中、竞争手段激烈的通用型复合调味料逐步向品类更细、品种更多、单品规模更小、竞争格局也更分散但竞争相对更小的精准型一菜一料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品类发展与菜系息息相关,调味品与餐饮如同鱼水关系。中式复合调味品品种更为丰富,花色更为多样。只要企业的产品复合消费预期,中式复合调味品未来的发展或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用户方面,主战场从中低端迅速向中高端迁移,满足需求和解决信任成为企业营销突破的两大核心任务,顾客信任争夺战将成为2023年调味品行业竞争的核心。出色的产品力、品牌化仍然是酱油、食醋以及复合调味行业解决信任和动销难题的主要抓手。
目前,调味品行业正处于加德纳成熟度曲线的过热期,发展与壮大、淘汰与出清将在较长时间内伴随行业发展,不能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企业注定会熬不下去而被行业淘汰,有没有疫情影响都注定会被淘汰!从这个角度来看,后疫情时代调味品行业整体回暖,呈指数型增长是事实,但是具体到个体的调味品企业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