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于雅坤
金秋的清晨,还不到6点,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对门沟村的各个葡萄园就热闹起来。阳光下,一串串圆润饱满的“玫瑰香”葡萄挂满枝头,男人忙着采摘,女人则负责修剪、称重、装箱,家家户户都雇了工人,推着小车一趟一趟往地头运。
“眼下正是吃‘玫瑰香’的时候,团购的、网上订的、散客的,加起来,一天要摘上万斤。”种植户薛维一边说一边留心着手机上弹出的订单。
薛维30多岁,是闻着葡萄味长大的。早些年,都是商贩上门来收葡萄。近些年,随着电商的兴起,销售方式发生了变化,薛维于是辞去工作,回家当起了老板。
父母手把手地传授种植经验,村里定期请专家授课指导,薛维很快就从“小白”变成了种葡萄的行家里手。“对门沟的葡萄有名气,这些年我攒下了不少客户,大连市内的订单早晨摘、当日达。”薛维说。不过,有一点让她感到遗憾,很多省外的订单,她轻易不敢接。
前不久,村里举办“玫瑰香”葡萄全域产品推介会,现场有评选环节,薛维报了名。
在推介会现场,参选的葡萄摆满桌,直播团队对着镜头不停地介绍。在最醒目的位置有一个展板,上面是各种植户的详细信息。
对门沟村党总支书记殷庆和告诉记者,村里种葡萄已有百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年产量3000余吨,主要品种是“玫瑰香”。近几年,通过在品牌、技术和销售方面全方位的整合,对门沟村“玫瑰香”葡萄已经打出了名气,但由于这个品种汁多皮薄,比较“娇贵”,运输环节是个问题,一直无法远销。
推介会上,村里与一家物流供应链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拓“玫瑰香”冷链运输业务,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葡萄外销难题。“比如运往福州,全程冷链,72小时内就能送达。”物流公司负责人说。
“获得金奖的是9号,获得银奖的是5号、2号……”评选结果出炉,听到自家葡萄榜上有名,薛维赶紧上台领奖。
“村里帮我们打品牌、办活动扩大影响,今年又解决了运输难题,对门沟‘玫瑰香’的名气会越来越大,销路会越来越宽,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捧着奖牌,薛维喜不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