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讲过《拼配的魔方(一)中国古代普洱茶制作是否有“拼配”?》这期继续讲普洱茶的拼配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在中医理论中,对病症比较单纯的病,一般采用“单方”的方法,即一味中药对症下药,而对较复杂的病,往往采取两味以上的中药,即中药的“配伍”的方法,很多的中药配方高达二十几味中药。普洱茶在古代,直至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这是因为:
1、中国的中医理论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他们认为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茶品,同时具有“减油腻、醒酒”等功效,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饮品。清代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著述《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以药材的名义纳入其中。
2、古代的普洱茶制作者很多具有精通中医药材的背景。云南本身不仅是茶叶的产地,也是药材的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茶受中医“配伍”的影响有特定环境及人材的基础。因为普洱茶的“拼配”是有一定中药学理论基础的,而非突发奇想。
3、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差别。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以紫芽茶为例,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茶者,紫者为上”,指的就是紫芽茶。它所含的氨基酸、类黄酮等物质高于云南很多产区的晒青毛料,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花青素是什么?简单的说,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它对人体有多种好处,能够增强人体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但是,如果单制紫芽茶,即纯料或者一口料的原料选用,其效果很差,汤色浑浊、苦涩味极重,人们饮用后,会因“药性太大”而使身体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但将它拼配进其它的原料中,或以其它晒青毛茶为主,以它为辅,其含量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内,其汤色、口感、内含物均有极大的提高。如果说紫芽茶更多地体现茶叶的药用价值的话,适度配置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中药理论本身就坚持适配的原则,不是量大就好,剂量大反而容易出现偏差。
文/陈杰,来源/普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