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上海巴黎贝甜疫情期间无证生产被罚58万”的消息在网络热议。
据媒体报道显示,8月12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巴黎贝甜关联公司上海艾丝碧西食品有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被没收物品,没收违法所得5.85万元,罚款58.5万元。
舆论认为,上海疫情期间,巴黎贝甜坚持向市民供应面包且不涨价,救市民于水火之中,不应因“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而如此处罚。
微博话题#巴黎贝甜疫情期间无证生产被罚58万#阅读量达2.6亿,讨论量达7.8万次。
9月3日,针对巴黎贝甜事件,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回应称,已对巴黎贝甜给予从轻处罚,案件尚在法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权利救济期间,企业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提出异议。
▲此前新浪财经报道巴黎贝甜被罚58万,引发热议
▲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的相关回应
媒体观点
羊城派
若说巴黎贝甜有过,巴黎贝甜确实不能否认。但就“社会危害程度”而言,具体情况如何,公道自在人心。
网民评论
2022年8月31日0时至9月5日15时,全网共监测到有关“巴黎贝甜疫情期间被罚58.5万”事件在全网的信息量覆盖了境内外互联网新闻、微信、微博等多类型站点。在上述监测时间范围内,网上共计发布相关信息18917条。
▲该事件舆情传播趋势图。来源:清朗舆情监测系统
从上图来看,“巴黎贝甜疫情期间被罚58.5万”事件舆情在9月2日达到舆情高峰,这与媒体爆料“巴黎贝甜疫情期间因无证被罚58.5万”的话题有关,各大媒体及舆论开始关注,随后因上海市监局回应,舆情开始走低。
▲全网信息情感倾向分布图。来源:清朗舆情监测系统
清朗舆情监测系统还爬取了全网信息情感倾向数据。数据显示,网络舆论针对“巴黎贝甜疫情期间被罚58.5万”事件较为负面。其中负面信息占比达63.50%,正面信息占31.52%,中立信息占4.98%。网民主要观点:一是认为处罚过重,政府行为荒唐、令人寒心;二是支持巴黎贝甜,甚至表达“买空巴黎贝甜”;三是认为整个事件是巴黎贝甜在营销自己,在利用舆论;四是少数舆论支持上海市监局做法。
有自媒体爆料称,巴黎贝甜被处罚,最初是因为员工举报拖欠工资和加班费。而同时又有人跟风扒出巴黎贝甜用料差,定价高的同时却仍在用价格低廉但不健康的植物奶油。
甚至,在这场到底是市监局罚重了还是该罚的争议之中,巴黎贝甜实际上是“韩国财阀”打着西洋人的牌子赚中国人的钱,“实属坏透了”。
这舆论漩涡中,到底是上海市监局倒了霉?还是巴黎贝甜赢了掌声?
有评论认为,上海市监局这波操作打乱了民间自我救助的秩序。也就是说,当巴黎贝甜在上海疫情期间为市民供应平价面包时,即使没有合规手续,也是你情我愿之事。更何况,在当时的情形下,在物资供应严重不足、高价团横行霸道之时,有一家有韩国背景的面包店愿意做好事为大家提供食物保障,有何不可?
再来看看今年1月的西安盒马因疫情期间在操作台上放有未清洗的鸡蛋等不规范行为被立案查处的事件。同样的事情,实际上都是企业自发救助行为被政府部门以相关法律法规约束被处罚。
政府按照规章办事没错,严抓食品安全问题也没错。但是,凡是都应考虑实际和特殊性。
疫情期间或者某些非常时期,当地政府是依靠着公权力和公信力去统筹整个城市的运转。然而,政府部门若硬要拿着法律法规去打击像巴黎贝甜、西安盒马的这些行为,无非就是在消耗整个城市的信用和浪费公信力。
于是,上海市监局成为了众矢之的,在各种疫情错乱事件的情绪积压之下,成为了这次事件中的“输家”。但巴黎贝甜就真的是无辜么?
当58.5万的罚款爆出之后,质疑巴黎贝甜用料差、拖欠工资的质疑声显然被盖了过去。上海市监局用的处罚理由,正好打偏了,没有命中其要害,反而给巴黎贝甜得以喘息的机会。当9月4日巴黎贝甜被买空之后,获利何止58.5万?甚至这波事件带来的广告效应还会持续更长远。不得不怀疑,巴黎贝甜这波操作,实际上是否利用了网民的同情和疫情期间的互联网记忆,为自己拉来了一波同情?挺值得怀疑的。
我们可以称赞一家企业在特殊时期秉承社会责任,但使企业能够发挥这份社会责任的,还是因为一个城市的信任。但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违反法律法规还是得接受处罚。
一个事情掰开两半讲。上海市监局确实罚的不对,但巴黎贝甜也不值得网友们一窝蜂去买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