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城市近期先后“疫达峰”,“阳康”后的人们已经陆续回归工作岗位,城市的消费场景也开始慢慢恢复,街边喝下午茶的人群也渐渐多了起来。在下午茶点心的选择上,烘焙食品以其美味便捷、营养健康的特点,俘获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心。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加入这一赛道,不断开发低脂、低糖、低卡的新品种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
伴随线下的消费场景不断恢复,今年因为疫情扰动而受到冲击的烘焙食品行业即将恢复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五年,中国食品消费的“烘焙时代”有望来临。
烘焙食品,是否就是面包蛋糕?
烘焙食品是以面粉、酵母、食盐、砂糖和水为基本原料,添加适量油脂、乳品、鸡蛋、添加剂等,经烧烤加工而成的谷类食品。按照品种来分,烘焙食品可分为面包、糕点、蛋糕和其它甜点四类。烘焙食品按照制作流派可以分为中式烘焙和西式烘焙,早在四千年前的商朝时期我国就有了烘焙食品,在北方称作点心,在南方称为糕点;17世纪起,西方现代烘焙食品传入我国。20世纪后,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以面包蛋糕为代表的烘焙食品进入了大繁荣时期。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国际品牌纷纷进入我国东部沿海大城市,我国的烘焙食品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不过在西方现代食品工业大潮的冲击之下,我国传统中式烘焙糕点在制作过程中依旧保留了自身的特色,通常会加入一些牛油以达到独特口感的效果。按照制作工艺,中式烘焙一般可以分为烤、炸、蒸、熟粉制作四类,诸如月饼、年糕、老婆饼等,均为大家现在经常吃的中式烘焙。
相较于中式糕点、西式烘焙更多使用奶油和牛奶作为原材料,相对而言甜品的占比更高。特别是光蛋糕这一个品类,就占据了西式烘焙产品的四成市场份额,其广泛适用于生日、节日庆典的场景消费,而生日场景消费中一般很少会有中式烘焙糕点出现。
据Euromonitor数据,2020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为2358亿元,已经是一个千亿体量级别的大市场,过去五年复合年化增速接近10%。从国际比较来看,2020年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仅为7.3千克,对比饮食习惯相近的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区,未来中国烘焙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到2025年,我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
(图片来源:町芒研究院)
青年女性成烘焙消费“中流砥柱”
谁是烘焙食品消费的主力军?答案或许与你的主观感受一致:青年女性是这个消费市场的绝对“王者”。根据美团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烘焙食品消费者中,女性是绝对主力,占比高达85%以上。可以说女性消费的口味偏好,决定了该行业的诸多新生品牌能否“生存突围”。
分年龄段来看,21-30岁的消费人群大概占据了一半,31-40岁的消费人群占比在30%左右。相对而言,90后和00后的千禧一代、Z时代人群对烘焙食品的接受度最高,在“悦己”需求的带动下,更愿意为美味与心情买单。
(数据来源:美团)
从消费场景来看,早餐和下午茶是烘焙食品消费的主力场景,占比均在30%左右,根据线上烘焙食品的消费时间分析,购买高峰与下午茶时间段大部分重合。除此之外,其它的消费场景还包括夜宵、聚餐、户外等等。
从消费者对于烘焙食品最为关注的属性分析,口味、价格和营养价值,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三大因素。考虑到烘焙食品的消费场景大多并非午餐和晚餐,因此对于其能否提供饱腹感和足够的热量,消费者不太关注。而其是否美味可口,达到愉悦自我的心理效果,显然更为重要。而对于用于送礼和庆典场景的烘焙食品,其外观和包装同样也是其考虑因素。
相较而言,消费者对于烘焙食品品牌的关注程度最弱。由此可见,烘焙食品的生产方需要在食品造型、口味和包装上下更大的功夫进行提升,以期能够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中西“新烘焙”争夺新生代消费者
中式烘焙糕点历史悠久,但传统中式烘焙注重传统口味与工艺,食品原料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新生代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同样,由于传统中式烘焙在色泽和外观上看起来平平无奇,也很难吸引“颜控”的女性消费者为其买单。另外,传统中式烘焙偏向高糖高油,这也与注重健康饮食的新消费观不符。为了解决中式烘焙的这类痛点,近年来以稻香村、富华斋为代表的老字号食品企业积极创新,对产品进行改良,加入西点元素,通过降糖降油等方式契合健康饮食的趋势,以争夺年轻消费者。
不仅传统老字号烘焙在推陈出新,近两年来一批得到资本加持的新兴烘焙品牌如烘焙虎头局、墨茉点心局,西式烘焙爸爸糖、泽田本家等也同样在攻城略地,争夺年轻消费者。对比传统老字号,新兴烘焙在产品创新的同时,主打明星单品、爆款产品。例如墨茉点心局、烘焙虎头局等主营麻薯、泡芙等爆款产品,多采用现烘烤模式,特点在于单价较低、零食属性较强,更能满足年轻人的冲动型消费。泽田本家主打铜锣烧单品,通过专业化产品吸引顾客、提高复购率。这场争夺新世代消费者的“味蕾战争”,现在可能才刚刚开始。
没有一场风雨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黎明不会到来
感恩朝夕相伴的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