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高质量生活的一种产物,又被称为富贵病,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而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分别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如今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而且患病人群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知道自己出现了血糖偏高的现象,所以我国糖尿病的治疗率也是非常低的。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和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也可能和个人体质、遗传、环境、情绪、病毒入侵等都有关联。
得了糖尿病,真的是因为吃糖过多吗?
胰腺在身体中具有控糖的作用,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人体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就会被分解为葡萄糖,而葡萄糖被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就会形成血糖。
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引起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糖尿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病毒,免疫,受体障碍,胰岛素自体抵抗,精神失调以及饮食不洁等。
所以吃糖多和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吃糖的行为并不会直接诱发糖尿病。
医生建议:想要血糖下降,7种调味品尽量少吃
1.番茄酱
番茄酱的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最高的就是糖了,含糖量高的可达30%以上,一般的也得15%-20%。
所以靠番茄酱获得番茄红素,远不如吃西红柿,例如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疙瘩汤等来得营养又便宜。
2.蚝油
蚝油能为食物提鲜,但它在制作时,其中需要加入淀粉、糖、盐等物,平均每15克的蚝油中含糖2~3克,盐1~2克。
这会使蚝油的热量、含糖量上升,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极易导致糖摄入、盐摄入增加,促使血糖上升。
3.辣椒酱
在一些嗜辣的地区,辣椒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之一,只不过辣椒酱对糖尿病患者却并不友好。
辣椒酱中的盐分极高,还含有许多的辣椒,对身体的刺激性很大,如果经常食用,会影响肠道功能,也会影响血糖的稳定性。
4.腐乳
腐乳中具有大量的糖分,如果体内摄入的腐乳过多,就会造成体内的糖分过多,这些多余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与血糖,导致体重增加,身体变得肥胖,甚至有可能导致糖尿病恶化。
不仅如此,腐乳中的胆固醇含量也非常高,本身尿酸就比较高的人如果摄入大量腐乳,就会导致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快速增加。
一旦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过高,就会造成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严重时甚至还会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后果不堪设想。
5.花生酱
在平时芝麻花生酱是比较受大众欢迎的,这些调味品,香味浓郁,尤其做凉拌菜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放入。
不过芝麻花生都属于脂肪含量比较高的一类食材,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会添加盐以及糖。
虽然吃起来比较美味,但是在香味浓郁的背后,可是典型的生长高手,如果经常吃的话是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的,也很容易引发肥胖的现象。
6.酱油
酱油是大家常备的调味品,而糖尿病不适合多吃, 因为酱油的制作过程当中加入了很多的盐,如果摄入过多的酱油,可能也会导致血管堵塞,而且会引发高血压,影响血糖控制。
7.炼乳
糖尿病不能吃炼奶,炼奶,又称炼乳。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吃炼乳,这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导致大便干燥和便秘。
患者会导致体内血糖水平升高,导致体内多器官损伤并诱发各种并发症。如果患者吃得太多,太多的糖会在消化过程中吸收肠道水分,减少体内水分,所以会有上火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每天多做以下5点,帮助血糖下降
1.合理运动
即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糖友们只要能坚持下来,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
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很多糖友虽然每天都在运动,但运动控糖的效果却很不理想,血糖波动起伏较大,这时我们就要衡量是不是跟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规律有关系。
2.定期测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例如在晨起及三餐后、睡前等时刻测量血糖,可以帮助有效控制血糖.
对于血糖高的患者可以在家里必备一个血糖仪,这样能及时的了解高低,不用光往医院跑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主要靠自我血糖监测,平时可以测手指头的毛细血管血糖,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安装动态血糖监测。
3.控制饮食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有一日两餐的习惯,午餐吃得特别晚,吃得多到了晚上索性不饿就不吃了。
在这种饮食结构下,就会让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更加的不稳定,造成血糖波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养成少食多餐的规律,最好保证一日三餐,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预后餐后血糖。好的。
4.合理用药
如果已经有糖尿病趋势,最好咨询医生意见判断是否需要用药来降低血糖。因为部分人的糖尿病情况比较明显.
想要降低血糖应该依赖药物,如果没有注射胰岛素或者服用降糖药,可能血糖依然会高居不下。
因此,在稳定控制血糖的过程中,方法要合理,通过注意用药来改善疾病,否则单纯通过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血糖依然会增高。
5.作息规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糖尿病患者节后应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应尽量避免熬夜,不酗酒不抽烟,保证优质睡眠。
注意随时调整心态、调节情绪,避免紧张、焦虑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及升糖激素升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