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退化是一种常见的身体机能下降表现,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时导致功能丧失。相关调查显示,骨关节炎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患有该病。而年轻人群由于运动不当导致的骨关节退化也越来越常见,骨关节退化已经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
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保健食品在增加骨密度、减轻关节疼痛、延缓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受到了中老年人的青睐。氨基葡萄糖作为人体关节软骨基质以及关节滑液中蛋白多糖的重要组成成分,外源性补充氨基葡萄糖类物质能促进关节软骨中的胶原蛋白多糖的合成,刺激软骨细胞再生,改良关节软骨的代谢,保护骨关节。
氨基葡萄糖的来源
氨基葡萄糖是天然的氨基单糖,为人体关节软骨基质中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物质,是由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形成,易溶于水及亲水性溶剂。通常以N-乙酰基衍生物或以N-硫酸酯和N-乙酰-3-O-乳酸醚形式存在于微生物、动物来源的多糖和结合多糖中。
氨基葡萄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及虾蟹的外骨骼中,是甲壳素与壳聚糖的组成成分。在自然界中,细菌、酵母、真菌、植物及动物体内也广泛存在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也是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主要成分,大量存在于人与动物的关节软骨组织和眼睛晶状体中,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在动物和人体内由葡萄糖氨基化内源性生物合成。
氨基葡萄糖参加体内的糖代谢,在体内广泛存在,可参与构造人体组织和细胞膜,是蛋白多糖大分子合成的中间物质,可合成黏多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通过与其他物质如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等物质结合形成透明质酸等具有机体生物活性的重要产物,参与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氨基葡萄糖是形成人体软骨细胞以及滑液分子中间物的重要营养素,是合成氨基聚糖的基本物质,是健康关节软骨的天然组织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身合成氨基葡萄糖的能力越来越低,体内的氨基葡萄糖的缺乏越来越严重,造成关节软骨不断退化和磨损。医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补充氨基葡萄糖能促进软骨的合成、抑制关节软骨的分解,并能刺激软骨细胞的生长。
生产企业布局赛道
人口数量的增加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带动全球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全球各大营养品公司加大对以氨基葡萄糖为原料的骨关节营养保健食品品类的扩充,为氨基葡萄糖行业的增长注入动力。
近年来,我国多家公司开始生产氨基葡萄糖类保健食品,厦门、大连、青岛、广州和北京等地均有氨基葡萄糖类保健食品上市。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氨糖产业(原料药带胶囊)市场规模每年保持20%左右增长。预计2027年,全球骨骼关节补充剂市场规模将达147亿美元,我国骨骼关节补充剂市场将达31亿美元。全球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并且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人群比例有所提升,骨骼类疾病患病人数逐渐上升,氨基葡萄糖类保健食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将为氨基葡萄糖原料及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许多头部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纷纷布局,氨糖市场呈现出一片激烈的竞争态势,市场潜力较大。在保健食品注册中,采取一品一标的原则进行氨基葡萄糖类保健食品的审评审批。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含有盐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的注册产品共298个,其中含盐酸氨基葡萄糖的产品243个、含硫酸氨基葡萄糖的产品55个,均为复方产品,主要涉及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多方面促进市场集中度提升
氨基葡萄糖类产品在各大电商营养健康食品销售版块中名列前茅。目前,国内的生产主要为传统方式,由蟹壳和虾壳中提取的几丁质酸水解而得,主要通过浓盐酸将聚合物分解,形成氨基葡萄糖。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人口日渐增多,对氨基葡萄糖的需求持续增加,使用水解法提取的产量会受到原材料供应变化的限制。此外,原料来源于贝类的产品会带有一定的鱼腥味,且贝类高蛋白不适合具有过敏症状的人,传统工艺生产氨基葡萄糖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微生物生产法因其优势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氨基葡萄糖的产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作为更安全的宿主菌,有望取代大肠杆菌,成为氨基葡萄糖的高产工程菌。并基于在安全性方面的更多优势,有望在食品、药品上进行大规模应用。
虽然氨基葡萄糖类保健食品的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但制约我国氨基葡萄糖市场发展的问题仍有待解决,业内人士建议,加强研究机构与厂家联手结成战略联盟;加强立项前的市场调研和项目评估,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这一新兴产业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供给能力、技术水平、研究与开发动态等方面的调查统计工作,建立较完备的数据库;加强中试研制和创新孵化基地的建设,目前国内已建立了40多个临床药理实验基地,若干个生物工程中试基地,但这远不能满足当前产业化的需求;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在于对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氨基葡萄糖作为典型的高新知识型产业亦是如此。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氨糖生产和出口国家,国内氨糖生产企业数量较多,而随着监管及市场需求的升级,优胜劣汰速度将会加快。未来,氨糖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升,原料企业需在氨糖制作技术上再下功夫,不断攻坚。(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