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弄“花活”的配料表,你“中招”了吗?


近日,一则“买东西时多看一眼配料表”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爆料买回家的“羊肉串”仔细一看配料表,排在第一位的居然是鸭肉,和羊肉居然毫无关系,所谓的“羊肉味儿”只

 

近日,一则“买东西时多看一眼配料表”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爆料买回家的“羊肉串”仔细一看配料表,排在第一位的居然是鸭肉,和羊肉居然毫无关系,所谓的“羊肉味儿”只不过是通过香精调和而成的具有羊肉味的鸭肉制品。

北京商报社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部分超市、市场发现,虽然在永旺、物美等大型超市中未发现鸭肉味的羊肉串,但是在一些农贸市场中,依旧有此类现象存在。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在配料表里做文章实则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国家的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但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应当提升自身的甄别能力,保障自己的权益。

藏在配料表中的“猫腻”

“羊肉串”里没羊肉,“牛肉丸”里没牛肉,不少网友在看了配料表之后发出了感叹。随着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配料表也逐渐开始被关注。

北京商报记者在淘宝天猫超市、京东生鲜便利店、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搜索“羊肉串”时发现,在食品包装袋上只写了羊肉串、牛肉串的食品,在对应的配料表中羊肉牛肉的成分是排在第一位的,相应的价钱也高;而带有“风味”二字的羊肉串和牛肉串,其配料表中则是用鸭肉和使用香精调和而成,只是具有羊肉风味的肉串,实则并不是羊肉。

“带有‘风味’两个字的,都不会是纯的,一定会掺杂其他肉,如果想吃纯牛肉纯羊肉,首先排除‘风味’两个字的包装。”有网友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有的“风味”羊肉串中,羊肉占了30%,而鸭肉占了55%,羊脂肪占了15%;有的“风味”羊肉串中配料则全部都是鸭肉,根本没有羊肉的成分。

虽然在配料表中标明了成分,但是在食品包装袋上最醒目的三个字还是“羊肉串”,而“风味”二字则相对隐秘,并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到,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有看配料表的习惯,也有一些并不是很细心的消费者,会忽略包装袋上比较小的“风味”二字,商家正是钻了这些空子来诱导消费者。

其实,并不仅仅是“羊肉串”存在此类问题,一些火锅“丸子”也有类似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在朝阳区某农贸市场走访时发现,有些散装的牛肉丸、虾丸和鱼丸,其实都是调制品,并不含有该成分,相应的售价也比较低。例如在“墨鱼风味鱼丸”的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鱼糜而非墨鱼;也有“模拟龙虾球”的配料表中并不含龙虾,虽然在包装袋上有模拟二字,但是明显字体偏小,并不显眼。

是“漏洞”但并不违法

对于生产厂家在“配料表”和“包装袋”的行为,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看法。朝阳区的李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她平时买东西并不会过多关注配料表,更多的时候还是根据包装袋上的介绍来购买,将“风味”和“模拟”故意与“羊肉串”三个字作出区分,很难一时间注意到“风味”二字,是一种欺诈和诱导的行为;而于先生则认为,商家明确标出了“风味”二字,且在配料表中将成分写得很清楚,并不存在欺骗的行为。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的行为是利用消费者粗心的漏洞,虽然于情难以接受,但是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就不存在欺骗嫌疑。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产地、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特别是对农产品包装和标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必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

“对于‘风味’类羊肉串、牛肉丸、鱼丸、虾球等食品,法律法规上并没有规定包装上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字体大小的要求,因而并不违法。除非是企业作出了明确的承诺而未兑现,涉嫌违反了广告法,否则只是说明了消费者的粗心大意被商家利用。”沈萌进一步表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在配料表和包装袋上钻空子来‘挂羊头卖狗肉’诱导消费者,虽然摆弄花活的行为并不违法,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国家的监管力度和速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提升甄别能力是关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永旺、物美等大型超市中售卖的“风味”类羊肉串、牛肉串比较少,羊肉串和牛肉串的配料中都是对应的羊肉或牛肉,并未出现鸭肉和调和香精等成分。牛肉丸的配料表中排在第一的是牛肉,第二位的才是猪肉,相应的售价也和市场上牛肉价格差不多;龙虾风味虾球中所有字体的大小是一样的,“虾球”文字并没有比“风味”大很多。

正在超市挑选牛肉粒的王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分价钱一分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看到便宜很多的羊肉串和牛肉串等制品的时候,会多看一眼配料表,避免受骗”。

“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提升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整体的市场环境还是不错的,对于商家钻空子的行为,最关键的还是消费者需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朱丹篷表示,目前,中国的消费者无论是从大健康意识还是大健康知识,已经有了一个显著的进步和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食品配料表的成分,说明了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甄别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

“在看到风味类食品、调味类制品时,需要当心,多看看配料表,避免自己上当受骗,提升消费者自身的分辨能力,保护自身的权益,还是要防止自身的粗心被商家利用。”沈萌表示,“其实,不仅仅是羊肉串、牛肉丸等速冻预制食品,‘绿豆汤’里没有绿豆,‘奶茶里没有奶’,包括此前包括200多种配料的酵素饮料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是需要消费者自身提高警惕。”

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看配料表也成为保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渠道。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指出,为了避免消费者权益受损,要养成买东西多看配料表的习惯,同时也需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共同形成合力,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倡导食品安全文化,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138199759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