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食物观如此重要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根据对全国25个省区市的调查,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增长1%。
粮食丰收,更不能忽视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根据对全国25个省区市的调查,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增长1%。

粮食丰收,更不能忽视“大食物观”。党中央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这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营养提供了遵循与方向。

为什么大食物观如此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居民营养健康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仅用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到2021年达到483公斤,远超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为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奠定了基础。过去30年,全球摆脱饥饿的人口中有2/3在中国,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二(零饥饿)的发展中国家。2020年,我国营养不良率下降到2.5%以下,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至30.2%;蔬菜、水果、肉类消费量增长迅速,居民膳食结构向高能量、高蛋白转变。与此同时,我国在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增速减慢,未来农产品增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贡献的增速在放缓。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我国面临越来越大的水土资源短缺的现实约束,高肥力耕地比重低,农田土壤污染率上升,加上由于气候变化引致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增加,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面临的限制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我国仍面临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与膳食相关的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大量居民存在维生素A、铁、锌和钙等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尤其是城乡低收入家庭、婴幼儿、育龄妇女和高龄老年人。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这些与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相关的疾病带来了高额的健康和经济成本。

正因如此,我们应着力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将高产高效、健康营养、环境可持续和气候适应、更具韧性、更具包容性五大多赢发展目标纳入国家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总体战略,以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国民营养健康水平。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改革农业支持政策,推动农业绿色和可持续生产。加强在气候适应型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增加对土地、水等资源保护的投资力度、加强农业环境法规建设与执法力度,促进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保护黑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改革现有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支持引导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营养导向型农业食物生产体系,积极拓展食物来源,促进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在保持对主粮生产和肉类重视的同时,要加大对杂粮、水果、蔬菜、坚果等的科研投入,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降低其价格。将健康可持续膳食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对健康和可持续膳食的宣传推广,引导居民健康膳食,增加全谷物、杂粮、水果和豆类的消费,减少对精制谷物和红肉的过量消费;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提倡适度饮食。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公共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对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卫生厕所、污水处理设施、供水设施、互联网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补缺提档建设。加大以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推广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力度,完善教师、医护人员、农技推广人员等基层人才支持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由此让大食物观真正在中国百姓的生活中落地。(编辑 李闯)

(作者:龙文进、冯晓龙,均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138199759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