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育种就像“拆盲盒”


皮肤晒得黝黑,手上沾着泥土,薯类产业技术服务团队省级科技特派员发起人、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推广研究员梁金平貌似土生土长的农民。然而戴着一副眼镜的她,又显得有些与

 

皮肤晒得黝黑,手上沾着泥土,薯类产业技术服务团队省级科技特派员发起人、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推广研究员梁金平貌似土生土长的农民。然而戴着一副眼镜的她,又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近日,在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新城村的彩色马铃薯育种基地,梁金平和她的团队正忙着“拆盲盒”,选育马铃薯新品种。

田垄上,紫的、红的、粉的、白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马铃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梁金平喜忧参半。能够在育种前期就能选到品相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系概率是不高的。“今年只是在武平育种选种的第一年,往后还需要花费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来攻克这些难题。”梁金平说。

“传统的马铃薯品种和质量参差不齐,时间久了生长退化、个头小、病害重,要更换新品种就需要我们去培育。”梁金平望着6亩育种基地,饶有兴致地介绍起她的“农活”。“马铃薯育种就像‘拆盲盒’,我们这两天都在田里忙活,通过对这些马铃薯杂交后代品系的熟性、块茎性状、产量水平、抗病性等方面进行鉴评,筛选适合在闽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

“她身上有股韧劲儿,大太阳的,她可以在田里选种忙活一整天。”龙岩市一零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危智华说,“和他们团队合作我很放心,他们目的明确,就是要通过杂交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再产业化应用,帮助广大种植户增产增收。”

梁金平从事薯类育种研究十年有余,在泥土里“孕育”出自己的彩色人生。她参与选育马铃薯新品种3个、甘薯新品种5个,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农业科研项目8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市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其中,“闽薯1号”“龙薯24号”等薯类新品种新技术在福建云南安徽山东等十余个省份累计推广总面积达343万亩,新品种的规模种植在新技术配套良法的加持下带来丰产丰收,累计净增经济效益15.96亿元。

梁金平介绍,为充分利用南方冬种和北方春种马铃薯的区域特点,加快马铃薯育种步伐,多年来,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吉林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建立马铃薯育种联合攻关合作关系,在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培育上深度融合。“我要充分发挥省级科特派的科技引领作用,全力推广新品种和安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推动马铃薯产业升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138199759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