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都农牧深耕肉牛产业发力“云南牧场” 上半年已进口两万余头牛

“作为大力发展的新利润增长点,我们十分重视对肉牛业务板块的培育和发展。2021年上半年,我们已从国外进口牛26166头,未来将根据经营计划继续从国外进口。”8月15日,鹏

“作为大力发展的新利润增长点,我们十分重视对肉牛业务板块的培育和发展。2021年上半年,我们已从国外进口牛26166头,未来将根据经营计划继续从国外进口。”8月15日,鹏都农牧总裁沈伟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早在2018年,鹏都农牧就与云南瑞丽结缘,建设跨境肉牛产业项目,随后逐年深耕这片“云南牧场”,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布下一个个“放牧圈”。肉牛贸易对鹏都农牧的利润产生积极的影响,据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鹏都农牧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62.32%至142.27%。

沈伟平补充:“我们计划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肉牛养殖数量达200万头,布局7000千亿元年消费量的牛肉市场,争取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屠宰及深加工企业。”

打造大企业突破国内产业瓶颈

沈伟平介绍肉牛产业相关情况时谈到:“2020年,我国牛肉市场销售规模为7432.93亿元,同比2019年的6091.53亿元增长22%。然而,我国肉牛产业十分分散,从养殖、屠宰、深加工各环节来看,我国肉牛行业仍然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缺少大型畜牧集团,前10大企业肉牛存栏量占比不足全国总量的10%。”

据肉牛养殖行业期刊《安格斯》披露,2020年,我国肉牛养殖数量位居前列的重庆恒都、中禾恒瑞,肉牛存栏量均为4万头左右,牧场数量分别为7个和22个,其他畜牧集团的养牛数量均低于4万头。从个人养殖户来看,受限于资金、土地、种牛、管理等瓶颈因素,肉牛养殖数量难以突破200头。肉牛产业整体呈现养殖分散、规模偏小、头部企业不突出、散养户为主的格局。

沈伟平表示:“国内有大市场,就不能缺少大企业,否则无法形成大产业。我们计划通过3年至5年时间,从海外非疫区引进200万头优质能繁母牛。到2021年末,我们计划销售30万头肉牛;到2025年末,我们计划存栏200万头能繁母牛。当前,我们统筹各种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以屠宰、销售30万头肉牛为阶段性目标,为国内肉牛消费市场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大企业,一鼓作气突破国内产业的产能瓶颈。”

关于经营模式,沈伟平提到:“我们将采取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以‘公司+农民合作社+服务+金融’的商业模式,实现在云南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将肉牛产业的业务领域延伸至肉牛养殖、屠宰、深加工及销售领域。”

鹏都农牧经过多方考察,相中了云南这片红土地上的天然高原牧场。此地气候宜人,植被茂盛,环境封闭,正适合大规模养殖肉牛,却尚未形成大规模综合性的肉牛牧场群落。7月18日,鹏都农牧在云南寻甸果断出手,一次引入超过1万头能繁母牛,随后又在云南保山、德宏、临沧、普洱等地作出相应规划,扩大肉牛养殖放牧圈。

高原养好牛带动地区协同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实现云南红土地上的高原牧场大规模养牛,就必须保证饲料的及时供应和价格稳定。对此,鹏都农牧和当地农业科技研究机构早有准备。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表示:“云南拥有丰富饲料资源,通过就地取材结合饲料深加工,不仅能满足肉牛的饲料所需,还能带动地区协同发展。举例来说,湖北宜昌就地取材,当地木瓜处理后成为猪饲料,猪产生有机肥,有机肥还入果园又促进木瓜种植。若能有效利用云南农业资源,也可大幅降低养牛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带动相关产业二次发展。”

云南农业大学与鹏都农牧携手进行产业调研。沈伟平表示:“调研情况十分理想,仅云南临沧一地就有甘蔗108万亩,每年可产蔗梢54万吨,当地蔗梢资源可满足10万头牛年饲料需求,还能为当地蔗农增收1.08亿元,带动超过1000人就业。云南有大规模鲜花产业,鲜花花萼也可作为肉牛饲料。”他补充,“云南有丰沛的农业资源,打造肉牛饲料供应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将动员广大农民种植玉米、甘蔗、苜蓿、麦类、高粱等作物,实行饲料标准化生产,建设专业青贮饲料公司,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为云南高原特色畜牧业开启新篇章。”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