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斗茶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娱乐与消遣项目,从唐代开始兴起,至宋代到达巅峰。
它是中国的市民阶层、士大夫阶层志趣、品味和性格的外在表现形式。
也是贡茶制度施行时,现实利益考量下的问题最优解。
斗茶种类繁多,可繁可简,自由度高。
各阶层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独有的快乐、尊严与利益。
显然,它是一种难得的兼具健康、休闲、有趣、高雅的娱乐项目。
之后,斗茶还传到东亚各国,成为中华文明对外文化输出的优秀例证。
国家复苏与茶文化复兴
茶者,草木之珍也。
作为中国最传统、最悠久的饮料之一,茶提神醒脑的神秘属性,早在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就已经被发现。
即便据陆羽《茶经》记载,神农发现茶叶并不可靠。
但汉代王褒随手写下的文章,也在不经意间佐证了早在秦汉时期,茶就已经作为商品广泛流通。
陆羽:茶经
茶,自古有之,是能被可靠史料证明的。
可要说起斗茶,却是兴起于唐,极盛于宋,与秦汉相隔近千年。
为何茶叶在被饮用上千年后,斗茶文化才广泛兴起呢?
说到斗茶文化在唐宋兴盛的关键,隋唐统一不得不提。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在此,茶叶虽然已被广泛饮用,但远未到达全民狂欢的境地,主要还是用于佛教参禅悟道和小规模的消遣。
当时,中国的文化主流还是魏晋玄学。
玄学与茶的气质有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当时的统治阶级、落魄文人更喜欢使人性格暴躁、出现幻觉、害处极大却又极度容易上瘾的五石散。
这也是分裂状态下人民内心状态的体现,
连日战乱,朝不保夕,何不及时行乐?
到了公元589年,情况有了根本变化。
这一年,隋文帝杨坚发起了灭陈之战,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此后,自西晋以来的颓废气息被一扫而空,中国迎来了昂扬向上的中华第二帝国阶段。
统一后,为祸百年,曾经被士大夫阶级广泛使用的五石散最终销声匿迹。
而因为玄学兴盛一时的道符,也不再流行吞食。
只是,统一的王朝极具活力,急需一种东西来激发活力,娱乐消遣,展现王朝的盛世气象。
此时,曾经被广泛用于佛教“坐禅”的茶脱颖而出。
茶叶提神醒脑,清香扑鼻,非常适合用于日常招待客人。
且茶叶无毒无害,不会像吸食五石散那样身体流脓、精神错乱。
非常关键的是,茶叶种类繁多,价格悬殊,制作和冲泡步骤繁琐,非常适合有闲阶级展示自己的品味、水平和经济实力。
就这样,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市民阶层的发展,茶叶逐渐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贡茶制度与斗茶的利益之斗
斗茶的兴起,既是再次复兴下的王朝昂扬情绪使然,也是皇权自上而下刺激的结果。
古代的皇帝自认为权力至高无上,喝茶自然也追求喝最好的。
在此种心态下,唐代出现了新式的贡茶制度。
唐宋时期,金属货币短缺,货币制度尚不支持朝廷大规模征收货币。
因此交税大多交实物税。
所谓贡茶,即优质产茶地的茶农在交税时缴纳一定的茶叶用以完成上贡任务,供各级官吏和皇帝享用。
贡茶是一种强迫行为,对茶农并没有什么激励政策,缴纳的茶的质量合格即可,谈不上精益求精。
这样的茶叶自然满足不了皇家的刁钻需求。
因此,为了获得更加优质的茶叶,在原有基础上,唐代施行了新式的贡茶制度。
即,由朝廷设立贡茶院,自己雇人种茶。
这种新式的复合式贡茶制度是一种剥削,更是一种压迫。
但是不得不承认,它的严苛助推了茶叶品质的上升,更加助推了斗茶的兴起。
浙江长兴大唐贡茶院
贡茶制度只针对优质的茶叶产地征收,何为优质?
其实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一如我们现在选购茶叶,这种选择很私人化,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可供参考。
而评价茶叶产地哪些茶农产的茶好,贡茶院哪些地块产的茶比较优质,更是令人头疼。
最终,官府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解决办法:斗茶。
从名字中也能看出,斗茶的竞争非常激烈,无异于战斗,可称得上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之所以激烈,是因为其中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上贡了优质茶叶的官员,可以凭借皇帝对茶叶的欣赏而连跳数级。
上贡了优质茶叶的茶农,可以名声大振,使得所种茶叶身价倍增。
而哪怕只是被选为了上贡产地,也能凭借上贡皇家的名声而不愁销路。
宋人胡仔就记述了郑可简因上贡了好茶叶而受到重用,最终官拜福建路转运使的故事。
贡茶之机会丰富,从此中可见一斑。
所有的这一切,都要靠斗茶来争取,斗茶之风兴盛也就不难理解了。
斗茶
茶农、官员斗茶虽为利益,却在不经意间极大的推动了茶叶品类的拓展和品质的提高。
自唐开始,茶叶的种类进一步细化,出现了许多名贵茶叶。
如建安的“龙团凤饼”、福建“小龙团”......
而上文提到的郑可简进贡的茶叶,则名为“龙团胜雪”。
茶叶品类的拓展,在不经意间助推了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
市民阶级与斗茶的尊严之斗。
宋代施行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政策。
因此宋代选择大量吸收地方读书人入朝为官,造成了几百年以来少见的冗官局面。
这些读书人最终转化为了士大夫阶层,清闲的士大夫阶级有钱有闲,经常嬉戏游玩,自然少不了茶的陪伴。
文人相轻,为了在志趣、品味上压倒对方,只得选择需要天赋而又少不了苦练的领域竞争,以便于让对方折服。
文章以外,茶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喝茶的自由度非常高,或者说门槛很低,上限很高。
入门者随便抓一撮茶,随便煮一壶水便可将就对付。
而资深品茶者则精益求精,茶叶的产地、新旧、季节、工艺无一不关心,器具、水质、水温、手法无一不在乎。
这就给斗茶留下了广阔的技术空间。
如果说贡茶的斗茶为武斗,并不繁复,只求脱颖而出.
那么,士大夫的斗茶则多了一份文艺气息。
彼时,他们不仅在乎茶叶之品质,更在乎的在技艺之精纯,手法之老练,知识之丰富。
以期赢得尊重,满足社交功用。
根据现有的史料,宋代士大夫阶级的斗茶过程相当复杂,即有品鉴茶之好坏,也有品茶后猜茶之产地、品种的。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玩法,通常是几人聚会,各带茶叶。
陈茶饼先要用开水浸泡,再用小火烤干。
烤干之后还要用纸包起来,这一过程称为炙茶。
炙茶过后还要碾碎,称为碾茶。
碾过之后还要用筛子筛。
筛完后有候汤,即煮开水,煮的火力不足称为嫩汤,煮久会被称为老汤,都被认为不合适而不能使用。
此间种种步骤,非经过练习不能熟练。
经过了种种繁琐的步骤后,还要面对复杂的评比规则。
比如要看茶汤的色泽。
如果茶汤的色泽乳白,则视为好茶。
除此以外,众人还要看茶面上有没有细茶沫。
如果泡完没多久就全沉下去了就要被判定为下品,等等。
文人斗茶,三五成群,暗中较劲,若是技不如人,只得认输。
他们表面上虽然仍嬉戏言笑,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自知丢了面子,只能回去苦练,下次再战。
唐宋经济高度繁荣,虽然没有野史中说宋代GDP占世界70%那样夸张,但是也达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了。
繁荣的经济催生出了人数众多,影响广泛的市民阶层。
他们居住在城市里,有一定的收入,也有相当的闲钱。
对一个富裕的社会来说,娱乐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他们一方面“今日无事,勾栏听曲”;另一方面也学着士大夫阶级,吟诗作词,聚会消遣。
在此期间,斗茶也逐渐被他们所接受,最终形成了一场上至皇帝、下至市民的斗茶狂欢。
文人斗茶,三五小坐,顾及颜面,输了只是暗自神伤,赢了也只是暗中窃喜。
市民斗茶,则必是众人围观。
此时若是斗茶失败,自是颜面扫地,胜者如凯旋,败者则如降将。
尊严之战,无论输了多少次,文人和市民都乐此不疲,不赢不罢休,参与即难收手,最终将斗茶推向了它的鼎盛时期。
结语
斗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中国文化意趣的体现。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期,也是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巅峰期。
斗茶文化随着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和装满茶叶的船队,传播到了东亚乃至世界。
日本人的茶道文化就深受中国斗茶文化的影响。
唐宋时的日本,一次斗茶所设置的奖品,往往就是一套来自中国的文房四宝。
唐宋之后由于战乱中断,茶文化已不似当年兴盛,却一直是重要的闲时消遣项目。
写出《湖心亭看雪》的张岱就是一个精通斗茶和茶文化的士大夫。
他曾在他回忆的《闵老子茶》一文中描述了他和闵老子斗茶的过程。
从他笔下的“汶水喜,自起当炉。茶旋煮,速如风雨。导至一室,明窗净几,荆溪壶、成宣窑磁瓯十余种,皆精绝。”几句话中足以窥见往日斗茶之兴盛。
参考文献
《宋史》
《苏辙集》
《茶经》
《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