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茶治边”,赚取大量利润,金国在茶叶垄断下的束手无措!

宋朝“以茶治边”,赚取大量利润,金国在茶叶垄断下的束手无措!,金国,宋朝,辽朝,茶叶,金朝,女真族

 

引言

茶叶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饮品,不仅深受国内民众的喜爱和推崇,同样也流传海外备受欢迎,它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在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的宋代历史上,茶叶贸易十分兴盛。随着茶叶走出国门,甚至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而中央王朝与周边地区各国的斗争和冲突,茶叶贸易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成为中央王朝的一种经济制裁的手段。

中原统治者试图实行“以茶治边”,通过对茶叶垄断,限制贸易等方式,达到维护周边稳定的目地。

一、茶叶在金朝的流行,宋朝贸易顺差下的垄断

唐朝顾况在其《茶赋》中记载,茶叶有“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的功效。

北宋时期,女真人习惯于游牧、狩猎生活,多食用牛、羊肉和乳制品等食物,在饮食上,较为油腻,茶叶因为其能够能够有效的消脂解腻的能力,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明末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也提到:

“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熟,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早在辽朝时期,女真人就已经意识到茶的益处,对他们而言,茶叶不仅能消脂解腻,还能影响女真人的身体健康。

茶叶需经过煮制或者冲泡后方可饮用,而女真人长期饮茶,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直接饮用生水的习惯。

这种行为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细菌、寄生虫感染等危害,有效改善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当时女真并不与宋朝直接贸易,只能通过“中间商”辽朝来获取茶叶。

在女真人灭亡辽朝,建立民族政权——金国之后,开始入主中原,饮茶之风越发浓烈。

《大金国志》中记载:

“(女真人)宴罢,富者沦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或以粗者煎乳酪。”

平日里富人宴请,都要以茶叶作为宴席的“主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朝人渐渐学习起宋朝人的饮茶习惯,金国诗人刘迎的《淮安行》一诗中谈到:

“里闾风俗乐过从,学得南人煮茶吃。”

正是当时金国百姓学习南朝宋人煮茶为饮的生动写照。

喜欢肉食的女真人,还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习惯,那就是配上“重油渍面食,以蜜涂拌”的重油重糖的茶食。

因此,宋朝的茶叶在金国的非常流行,据《金史》记载:

“(金国)上下竟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

这直接导致茶叶在金朝的需求量急速扩大,《金史》中提到:

河南陕西凡五十余郡,郡日食茶率二十袋,袋直银二两,是一岁之中妄费民银三十余万也。”

金国每年“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这使得宋朝在与金人的贸易中处于顺差,大量金钱流入宋朝。

占据如此优势,在军事上处于弱势的宋朝,试图通过垄断茶叶,作为制裁金国的手段。

据《宋史》记载,宋朝“禁(茶叶)私贩,官尽榷之”,对茶叶施行官营制度,设置都大提举茶马司(简称茶马司)对茶叶进行管理,以达到官方垄断,禁止私人贸易的目的。

朝廷中专门开放榷场作为外贸机构,宋朝对本朝榷场内的贸易拥有绝对的掌控权,对榷场内与金国的茶叶贸易管控更是十分严格。

《宋会要辑稿》中明文规定:

“止许与本场官折博,不得令南北客相见,博易茶货。”

茶商到榷场贸易,不仅需要有人作保,还要通过重重搜检。

在榷场内开展贸易时,双方只能通过政府指定的榷场交易中介——“牙人”来完成交易,宋商并不能与金国商人直面交易,以防止私人贸易。

最终,这些茶叶会按照不同成色,价格加倍统一对外出售。

通过茶叶贸易获得的大量收入,反过来被投入到军费中,使得金人无奈发出:“奈何以吾有用之货而资敌乎”的哀叹。

虽然军事实力不如金国,但通过对金国茶叶的垄断,宋朝牢牢掌握着金国的一条命脉。

当双方交恶时,宋朝往往会根据边疆安全局势变化,通过闭市等方式,人为干涉宋金榷场的茶叶贸易,对金朝进行贸易限制。

二、金国突破宋朝茶叶垄断的尝试

面对宋朝茶叶的垄断,作为需求一方的金国,常常在经济上出现被动局面。

金国作为新兴少数民族政权,正是开国之初,昂扬向上的时候,自然难以忍受宋朝这样贸易“卡脖子”行为。

因此,金国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打破宋朝的茶叶垄断,以此降低宋朝利用贸易对金国的影响。

初时,金国决定自给自足,尝试种植属于自己的茶叶,改变境内宋茶横行的局面。

《金史》记载:

“(金章宗)以谓费国用而资敌,遂命设官制之。”

河南、山东是金国占领区内,少数能够生长茶叶的地区,金国官员便选择在这里种植茶叶。

可由于没有掌握专业的茶叶种植和采摘技术,他们制作出来的茶叶,市场流通困难,最终只能“罢造茶之坊”

在推行生产茶叶“开源”计划的同时,金朝也实行“节流”计划,那就是减少金国的茶叶消耗。

金国曾在国内宣扬“茶本出于宋地,非饮食之急,……以金帛易之,是徒耗也”

表示茶叶可有可无,以金帛交易宋朝茶叶,以有用之物而易无用之物,白白增加国家损耗之事。

与此同时,金国还设立禁茶令:

“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留者,以斤两立罪赏。”

朝廷明文规定,七品以上官员才能食用茶叶,其他人食用便是犯罪。

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用,反而导致金国边境茶叶走私猖獗。

开源、节流都没有太好的效果,金国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其它方式。

一方面,向宋朝提出改变以银钱、丝绢等作为货币买茶,用其他物品,比如盐来进行支付。

在金国人看来,茶叶不过是“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言事者以为“茶乃宋土草芽,而易中国丝锦绢有益之物”,而金银谷物“世不可一日阙者也”,这种交易实在不划算。

金朝靠海,可以源源不断获取海盐,取之不尽,换茶正合适。

可宋朝南方也有大量海域,宋朝的 “淯井盐四十余万斤,岁取其赢五万余缗为军食之用”,基本不缺盐。

宋朝的食盐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甚至还可以输出给西南民族政权,金国试图以盐换茶的如意算盘仍旧落空。

最终继续以银钱、丝绢等购买宋朝茶叶,使大量有用之物流入宋朝。

另一方面,暗中支持宋金边民和商人的茶叶走私,力图获取更加便宜的茶叶获取渠道,将宋朝官方的茶叶价格打下来。

但金国还是失策了。

走私的茶叶只占金国茶叶购买总量的小部分,走私支出的卖茶钱,也不过是流入宋朝民间,影响不了宋金茶叶贸易局势。

甚至走私猖獗,让金国有“恐因泄军情,或盗贼入境”等风险。

最终,金国突破宋朝茶叶垄断的经济尝试,全部以失败告终。

他们唯有利用强于宋朝的军事优势武力威胁,在宋朝的求和礼物中,金国获得了需要的茶叶。

三、茶文化的互动,促进民族进一步融合

金国终究未能打破宋朝的茶叶垄断,而宋朝茶叶贸易的经济限制手段却卓有成效。

尽管发生了靖康之变,但总的来说,宋金双方在围绕茶叶贸易的斗争中,保持着较为良好的贸易关系。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时代,双方的茶叶贸易,不仅仅满足了金国对于茶叶的需求,也满足了宋朝对于经济、和平的需求。

双方更以茶文化为媒介,推动了女真族和汉族之间的融合。

在宋朝,品茶是上层文人墨客的一种雅趣,正如黄儒在《品茶要录》所言:

“自国初以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夫体式洒落,神观冲淡,帷兹茗饮为可喜。”

在金国,饮茶也成为一时风尚,金国诗人刘铎曾为茶叶作出“永夜如何得消遣,新诗吟罢自煎茶”的佳句,煎茶同样成为金国文人的一项高雅活动。

而在民间,茶叶不仅融入到了金国百姓日常生活中,成为待客的必备物品,宋朝茶文化也在金国流传。

在陈跃文的《天中记》中记载:

“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旧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婚嫁以茶叶为聘礼,表示对婚姻的从一而终,坚贞不渝,这本是宋人的习俗,但也流传到了金国。

在茶文化“泛滥”的背后,是古代中国多民族融合的重要表现。

当时的金熙宗:

“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女真故态矣……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

可见,女真上层贵族对汉文化的喜爱,促使两个文化的交流加快脚步,随着时间推移,女真族也加入到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程之中。

结论

在宋朝茶叶垄断中,感受到巨大威胁的金国,不愿意在茶叶贸易中受制于宋朝。

他们试图通过尝试生产茶叶、减少茶叶消耗、转变支付方式、默认茶叶走私,甚至以武力相威胁等方式,力图打破宋朝的茶叶垄断。

但实际上,金朝的这些尝试大多是失败的,即便有些方式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收效甚微,根本无法突破宋朝对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而在双方的经济纠葛中,反过来推动文化的传播,实现了古代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史》

《宋史》

《宋会要辑稿》等

#好内容我来评#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138199759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