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辣条品牌卫龙再次提交上市申请书并通过港交所聆讯。若上市成功,卫龙将成为“辣条第一股”。
作为辣条行业的头部品牌,卫龙已连续3年增长,2021年上半年收益达23亿元。但业绩背后也存隐忧:在产品上,卫龙主要依赖辣条这个单一品类;渠道上,主要依靠线下和经销商,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对卫龙产生着冲击;食品安全方面,卫龙存在短板。面对这些问题,即将上市的卫龙该如何解决,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两次提交招股书
11月14日,港交所发布消息称,卫龙通过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这意味着卫龙距离登陆港股资本市场,成为“辣条第一股”又近一步。
企业官网显示,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兄弟于2001年在漯河开始辣条生产,2004年9月,成立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平食品”),主营辣条产品的生产、销售。2014年7月,漯河市卫龙商贸有限公司(简称“卫龙商贸”)成立,由刘卫平任董事长。天眼查信息显示,包含平平食品在内、卫龙商贸目前拥有10余家全资子公司,分布于河南、上海等地。
卫龙近年业绩稳步增长。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卫龙的总收益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4%。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其中,2020年净利润率为19.9%,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这一数据高于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不俗的业绩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据报道,卫龙在今年5月8日进行了首次融资,金额达5.9亿美元,由CPE源峰(中信产业基金)和高瓴领投,红杉中国、腾讯、云锋基金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已不是卫龙首次提交招股书。今年5月12日,卫龙就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按照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申请企业递表时间超过6个月未获批,其招股书就自动失效。卫龙在失效前的最后一天(11月12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仅时隔一天,其招股书便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卫龙没有在前次招股书有效期内完成上市流程,可能和其申报期内的业绩表现以及估值等方面的考虑有关。
面临渠道单一、竞争加剧等问题
卫龙的辣条生意虽然火爆,但也面临着产品结构、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加剧等方面的问题。
从财报来看,辣条产品是卫龙的营收主力。2018年-2020年,卫龙调味面制品所得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78.6%、73.1%、65.3%。对此,沈萌称,卫龙在辣条之外对其他新领域涉足较少,这加剧了市场对其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担忧。
在销售方面,卫龙还存在过度依赖线下及经销商渠道的问题。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卫龙线下渠道分别实现收益25.19亿元、31.34亿元、37.39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91.6%、92.6%、90.7%。在经销商方面,截至2021年6月底,卫龙与2150名经销商合作,覆盖超过62.5万个零售终端,其中80%的零售终端位于低线城市。卫龙在招股书中称,经销商减少、延误、取消订单、选择或增加销售竞品、未能与现有经销商续约等均有可能导致其收入波动或减少,甚至对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也是卫龙面临的问题。辣条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高,不少食品企业纷纷布局。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6日,我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调味面制品、辣条”,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辣条相关企业超过2500家,约7成相关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仅2021年,新增辣条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240家。
除麻辣王子等同行业竞争企业不断崛起外,一些休闲食品企业也看中了辣条这一赛道。2017年,三只松鼠推出了“约辣”系列辣条产品,7个月实现销量480万份;良品铺子和盐津铺子也分别在2018年、2019年推出辣条系列产品;2021年7月中旬,洽洽食品申请注册“内卷辣条”商标,欲布局辣条品类。
竞争加剧对卫龙的业绩也有一定冲击。2021年上半年,卫龙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据招股书,卫龙的今年上半年收入为23.03亿元,同比增长22.06%。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下降2.53%。对此,卫龙在招股书中归因于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以及运营成本的增加等。
或许是意识到上述问题,卫龙在招股书中表示,此次募资将投入品类与品质建设,拓展经销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拓展新销售渠道,加强线上渠道,投入数字、智能化建设,巩固研发能力等。
食品安全成影响发展的关键
食品安全始终是食品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卫龙在招股书中称,若存在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及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会对公司的品牌、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天眼查资料显示,作为卫龙产品的重要生产企业,平平食品涉及的133起司法案件中,排在首位的即是产品责任纠纷,达48起。据媒体报道,平平食品还曾于2015年因生产的亲嘴烧、大面筋产品不合格,被原漯河市质监局罚没8.57万元。
新京报记者在天猫卫龙食品旗舰店看到,有一些消费者对辣条产品给出差评,在部分产品评论区,还有消费者评价称“吃了两包开始拉肚子”。
此外,卫龙还曾陷入食品安全标准不一的“打架事件”中。2018年8月30日,原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公告,卫龙亲嘴烧和小面筋辣条产品因含有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两种防腐剂而“不合格”。随后,卫龙发布声明称,产品是按照河南省地方标准生产,符合当地标准。
据悉,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这两种食品添加剂可使用的食品类别,不包括调味面制品,即调味面制品不得添加上述食品添加剂。而当时的河南地方标准将辣条归入“膨化食品类、糕点类”,属于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食品添加剂的可使用食品类别,即辣条可以添加上述食品添加剂。
此次“打架事件”也促进了相关辣条标准的出台。2019年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明确,辣条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所有生产企业统一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虽然相关标准已经出台,但辣条作为“垃圾食品”的标签仍然没有撕掉,仍有不少消费者认为辣条重油、重盐、重糖,对健康不利。新京报记者在某搜索引擎搜索“辣条,垃圾食品“等关键字,相关词条多达761万条。卫龙也曾努力扭转这一形象,邀请媒体、网红进厂参观,拍摄全自动流水线的加工过程;同时还展开花式营销,推出各种深入人心的辣条周边产品,但似乎收效甚微。
沈萌表示,对于卫龙来说,确保食品安全并不是艰难任务,只要加大投入、做好管控等各环节工作即可,问题是卫龙愿意投入多少资源在这些无法快速转化为业绩的成本上。食品产业专家朱丹蓬也表示,食品安全是卫龙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如何把食品安全这一块做得更好,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卫龙目前要去解决的难题。”
对于上市的具体情况以及上市之后的发展规划,11月20日,卫龙方面对新京报记者回应称,上市情况目前进展一切正常,根据联交所的规定,静默期公司需要遵守信息保密的规则。